骑龙攀天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87章:点石成金的钢都,华娱从三国剧组开始,骑龙攀天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陈爸拿眼瞅着身材挺拔的年轻人,少年意气,比起当年的自己还要意气奋发,他不得不承认,面前这小子所做出来的成绩,以及展现出的眼光确实超过当初的自己,于是伸出手主动道:“你好,许旭!”
手掌相接,一摸就是没在钢都练过钢铁干过糙活儿的,许旭也客气道:“您好伯父!”
两个男人,尤其是准岳父和准女婿之间,总有一股复杂的情绪在滋生。
在陈爸的带领之下,三人来到广场路边,停着一辆黑色轿车,显然堂堂小旭家是有车一族。
陈爸打开后车厢,帮着把行李都放入到车屁股里。
许旭和小旭两人坐在后排,陈爸开着小车在道路上一路行驶。
这年头的火车站往往在城市的繁华地段,作为钢都的鞍山也是如此。火车站前大路上,两侧小高楼鳞次栉比,街道两旁的早餐馆已经早早的在门口架起炊锅。
路口等信号灯之际,对面横向是呼啦啦而来一批自行车大军,穿着统一的灰色工装,朴素的工帽下是一张张年老年少的脸庞。
而在汽车旁的路边,忽而也成群结队的驶来一批自行车大军。同样的灰色工作服,一南一北两支骑车大军里熟悉的年轻人,吐槽着车间里的生产任务,又吆喝着下班后要去哪里玩。
许旭隔着车窗,就能听到这些路上的交谈声,东北大地上的方言对于许旭一个南方人而言,完全不存在任何听力上的理解障碍。
坐在车上,透着车窗,许旭饶有兴趣的看着这种一个单位集体上班下工,在路汇的景象。
扑面而来的,就能够感受到这是一座坐在钢铁上的繁华城市,城市经济的发展,就跟全力开转的大火炉般火热。
尤其是随着思想的进一步大解放,社会开放步伐加快,国内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,全国各地都在大建设大生产,作为重要生产资料的钢材成为供不应求的大宗商品,以钢铁立市的鞍山,生产大火热,火炉一开就有源源不断的钞票涌进这座城市。作为全国性的东北重工业城市群,眼下的黑吉辽,决不是一个贬义词。
目光所及,除了矗立在空气中的冒烟筒,道路街道和建筑的招牌两侧上,体现着无处不在的铁字号元素。
早餐馆叫老铁馄饨店。
通行的马路叫铁二道。
连此刻行驶所在的这片行政区都简单粗暴的直接命名为铁东区。
名字虽简陋,但并不意味着这里就只有粗黑的滚滚洪流,相反沿街建筑和小楼都建得挺有苏式的美学感。
许旭就这么一路打量着这座城市,小旭坐在一旁时而介绍着,对于长大的地方如数家珍。
一如当初,在年初小旭来到沪市时,许旭也是骑着摩托带她逛着沪上风情,情景仿佛倒转了过来。
唯一不同的是当初两轮变成了眼下四轮。
充当开车工具人的陈爸握着方向盘,听着自家姑娘的声音,不由有种女大不中留的感慨。
在繁华上班族的街道上行驶了有半个多小时,汽车驶入进一片墙砖红色的小红楼前。
进入大门前,许旭清楚看到小区大门墙壁上挂着“鞍山京剧团家属院”字样。
这座城市最不缺少的就是家属院,或者可以说整个城市都是那座与城市重名的钢铁厂家属院。大家吃在一起,住在一起,工作也在一起,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出生、成长和工作生态圈,所以年轻人之间谈恋爱,最不缺少的其实就是所谓青梅竹马。
而眼前的家属院,显然是这座城市的文化事业从业者聚集区。
小黑轿车驶入进来后,许旭就看到里面的人,穿衣气质明显跟外面不同,走路挺有身段儿,郁郁葱葱发夏木之下,晨练的大妈不是在遛弯儿,而是一板一腔的正练着腔调。
因为这一个大院里的都彼此熟悉,于是乎,当陈爸停好车,领着许旭和陈小旭出现时,还没走上几步,就被这些早上在楼下迎面溜达的邻里给围了上来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