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蛇怪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80章 活在鲁迅的影子里,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,玩蛇怪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“可以的,就是比较贵。”</p>

“不欺兄长,那电报怎么告诉别人消息呢?”</p>

苏轼抬起头看着楼道,楼道并不狭窄,甚至很宽敞,宽敞到角落里还堆了很多蜂窝煤。</p>

“就是告诉别人消息麻烦,才收费贵啊。”</p>

苏不欺带着他们上了三楼,然后左转就是一条笔直的长廊。</p>

长廊足足有一百余米,但却仅仅住了四户人家,就足以知道这里的屋舍比外面的楼房大得多。</p>

“我也是听别人说,说是知院发明了拼音,总共有23个声母,24个韵母,电报机会有47根电线,每根电线就代表了不同的拼音,这样通过组合,就能发出想要知道的文字。”</p>

苏不欺正说着,第二户家门口又钻出两个年轻人。</p>

那是苏涣的次子苏不疑和幼子苏不危,两个人上来同样帮忙拿东西,紧接着苏涣的妻子杨氏也走出来,热情地打招呼。</p>

众人寒暄几句,杨氏就连忙喊他们进屋。</p>

苏轼苏辙第一次进这样的筒子楼,看外面觉得有些让人压抑,里面倒也不算特别狭窄。</p>

就看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客厅,各类家具齐全,什么沙发、桌椅、柜子样样都有,窗户也是透明玻璃,能看到外面的夕阳。</p>

再向左看,左侧是厕所和厨房。</p>

向右看,右侧则是卧室,而客厅最里面还有扇门,通着外面一百多平的大阳台。</p>

苏涣是正四品,放一路就是转运使级别,相当于后世地方最高主政官员。</p>

住的地方虽然不是小别墅,却也是三百多平,自然非常豪华,或许唯一欠缺的就是收音机和电视机了。</p>

不然放后世高低得是个老干部房。</p>

此刻苏涣正坐在汴梁家具厂产的海绵沙发上看报纸,这么多年化学院自然不是吃干饭的,研制出了不少有用的东西。</p>

可以说现在大宋最高层次的生活除了没有电气化产品以外,基本上跟后世建国初期没什么区别。</p>

“明允来了,过来坐吧。”</p>

苏涣收起报纸,坐在桌边对杨氏说道:“夫人,去泡茶,再让不欺出去一趟,跟杨嬷说一声,让她多买点菜回家。”</p>

苏洵看到他并没有穿着传统的读书人长袍,而是一身立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。</p>

他四下扫视,有些疑惑地在苏涣身边坐下道:“二兄,怎么让姆姆(嫂嫂)去泡茶,家里也没个婢女仆人吗?”</p>

“诶,叫女使,或者人力,不可叫婢女、奴仆,眼下家里确实就只有一个你姆姆带过来的女嬷,不过她不是奴仆,是家里雇佣的佣人。”</p>

苏涣摆摆手,说道:“你的思想觉悟还是太低了,知院三令五申,不可使民为奴,人格平等,伱常居于家中,不可不听时政,也不可不了解朝廷的变化。”</p>

“额”</p>

苏洵自讨没趣。</p>

还是苏轼好奇道:“伯父,你这衣裳。”</p>

“这叫正装。”</p>

苏涣低下头看了眼,然后笑道:“今年年初,朝廷改官服为朝服,只有大朝会或者正式场合才穿,在衙署办公,或者私底下就穿正装或者便服。”</p>

“哦。”</p>

苏轼挠挠头。</p>

苏涣对苏洵说道:“明允,你此番进京是来磨勘选调的吧。”</p>

“是的。”</p>

苏洵点点头道:“为父亲守孝,加之八娘的事情,我已经五年没有出仕,此番多亏了知院,八娘的事了,我也该进京听调了。”</p>

“嗯,你来得正是时候。”</p>

苏涣说道:“朝廷现在正缺人,你是不知道,到处都缺官啊。之前打下幽燕,派了很多官去。现在又打下了西域,又派很多官去,各个部门都缺实干官员,知院以前就说你的才干远超于我,可惜一直在守孝,如今知道你来了,他肯定会很高兴,明日你先去吏部报道,之后再去审官院,我会跟知院提一句,看到时候知院见不见你。”</p>

“多谢兄长。”</p>

苏洵连连点头。</p>

当年在祥符县县衙见到知院的情景还历历在目。</p>

想起知院的欣赏,亦是心中激动。</p>

“和仲、同叔。”</p>

苏涣又看向苏轼兄弟。</p>

俩兄弟还没满二十,没有取字,都是叫的小名,是苏轼的父亲苏洵在他们13岁和9岁时候分别取的。</p>

“伯父!”</p>

苏轼和苏辙连忙站起身。</p>

“你们在家中读书,有没有学数理之道?”</p>

苏涣问道。</p>

“没有。”</p>

苏轼和苏辙老老实实地摇头。</p>

“那你们整日学什么?”</p>

“学古今之文。”</p>

“都是你们父亲在教你们吗?”</p>

“是是母亲.”</p>

“胡闹。”</p>

苏涣拍了下桌子,看向苏洵,指着他生气道:“你这榆木脑袋,让你多看时政,怎么如此耽误孩子学习?”</p>

到现在苏洵也知道数理化的重要性了,只好尴尬道:“父亲病逝,又有八娘的事情,与程家整日纠葛,担心八娘身体,哪还有心思管这些。”</p>

“好了,我不想听你解释,不管你选调个什么官,哪怕是去西域做知州,和仲跟同叔也得留在汴梁,去学校读书,好好学习数理之道。”</p>

苏涣拍板道:“你是幸运遇见了知院,在数理之道还未纳入科举的时候中了进士,却不能觉得孩子以后也可以走你的老路,现在是什么年代了,若不通数术,谁会录取他们?你一天天就知道因循守旧,待在眉州不出来,这么下去和仲与同叔都要被你毁了,知道了吗?”</p>

“是。”</p>

苏洵不好反驳,只好应下。</p>

“伯父。”</p>

听到自己以后要常住汴梁,苏轼连忙开口。</p>

苏涣扭过头,有些余怒未消地说道:“何事?”</p>

“我想知道鲁迅先生是否也在汴梁?”</p>

苏轼问道。</p>

“听说是在。”</p>

苏洵听到鲁迅,露出钦佩的表情道:“这位先生真是大才啊,经常在报纸上写文章,对大宋现状见微知著,常说民间疾苦,论民间之恶,就连知院都常引用先生的话。”</p>

说着他又纳闷地看向苏轼道:“你问鲁迅先生做什么?”</p>

“这”</p>

苏轼迟疑了一下,说道:“就是觉得先生的话确实振聋发聩,令人发省,另外就是.”</p>

“就是什么?”</p>

“就是看先生写的诗词,不知道为什么,我感觉我一直活在他的影子里,好像那些诗词,应该是我写的一样.”</p>

“哈哈哈哈哈。”</p>

苏洵笑了起来,抚掌说道:“少年郎有才情是好事,却不可过于痴迷别人的作品,长此以往,就如你现在这般,诗词一道,当走出自己的思量,明白了吗?”</p>

“侄儿明白。”</p>

苏轼低下了头,又看向窗外,目光充满了茫然。</p>

话虽如此。</p>

只是这种活在鲁迅先生影子里的感觉,却依旧萦绕在心头,挥之不去。</p>

(本章完)</p>

。</p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北宋诡事录

金蝉氏

我,手工成圣,一件难求!

雄心碎

元心

时鹜

快穿之我成为了路人甲

梓木鲤

重生1981,从卖牛蛙开始吊打首富

阿强

苍蓝星,亦是宝可梦大师!

Dr莫比乌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