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夜吴歌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四十章 国本之争(七),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,寒夜吴歌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虽然只是民间与士林的争论,但是要说完全不影响到朝廷,那绝对是假的。</p>
对于文官们而言,名声可是重中之重,逆着士林而行,那名声绝对是会臭的,更别提许多人本就是见风使舵的墙头草。这么一来,本来坚定的“荣王派”的大臣们,也都有些动摇了。</p>
……</p>
“学生曾听信罪人顾伯阳之言,擅自上疏,冤枉忠良,诽谤大臣,是学生之大过也。”</p>
“请陛下治学生之罪!”</p>
张以诚跪在紫禁城的大门前,口中高声呼喊着,西斜的落日映照在他的身上,显得他很是孤凄。</p>
他已经在这里跪着喊了整整一天,一丁点水米未进,此时声音都已经嘶哑,双腿更是有些失去了知觉。</p>
张以诚已经得知了事情的真相,他知道了那慷慨激昂的顾伯阳并非是出于内心的热血,而是受人指使,别有所图,本来内心就已经有些动摇的他立刻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内心顿时泛起了无边的愧疚。</p>
虽然是顾伯阳发起的上疏,但是不可否认,出身名门、在江南颇有名声的他第一个站出来签字,却是一种鼓动,更有着一定的带头作用,不知道有多少举子,正是看着他的签字,才跟着写下大名的。</p>
他本来就为人正直,更是注重名节,他也知道,这些天也有许多举人在背后非议他,这令他十分的难受。</p>
本来被废除了考试的资格,就已经足够不好受,如今还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,说不定会牵连到他们,举子们忧心忡忡的同时,也对两个带头大哥怨气满满,而顾伯阳已经被抓进诏狱生死未卜,难免迁怒到了张以诚的身上。</p>
朝廷里的忠臣们,更是因为他而受到了非议与污蔑。</p>
他回想起自己的种种,羞愧难当,便果断站了出来,决定把罪责揽在自己的身上。</p>
也就有了如下这一幕,张以诚跪倒在紫禁城前,向皇帝认罪。</p>
然而整整一天过去了,哪怕许多来往的宦官、卫兵与宫女都已经看见了他,却依然没有半分的回应。</p>
难道皇帝,不愿意他承担下罪责,而是执意要惩治所有的举人吗?这个念头冲入脑海之中,张以诚的内心顿时充满了绝望。</p>
他的头不知第几次重重磕下,额头血肉模糊。他伏在地上,哽咽了起来。</p>
就在绝望之际,他的耳边,却传来了一阵脚步声。</p>
“陛下已经知道了。明日他将召开朝会,特许伱上朝,是非曲折,明日自有分说。”</p>
“快起来吧。”</p>
宦官尖细的嗓音在张以诚的耳边响起。</p>
“谢皇恩!”</p>
他端端正正地向北方向磕了一个响头。</p>
(本章完)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