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山游侠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七章 太原失陷(2)——齐王失城,巍巍大唐:开国,燕山游侠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(),
从大业十三年(617年)七月开始,刘武周基本上与李唐王朝是同步发展的。那个时候,李渊父子晋阳起兵。趁着李家父子进军关中,经略长安的机会,刘武周借机壮大,成为了李唐王朝在山西最大的军事隐患。
到了武德二年(619年)三月,唐朝的内外形势,逐渐趋于稳定。于是,唐王朝开始将进攻的目标,锁定到了日益坐大的刘武周政权。唐高祖李渊的想法是,为了尽快东进中原,只有速战速决,迅速消灭刘武周,清除掉这个盘踞在太原周边的肘腋之患。
可是,唐高祖没有想到,接下来,事情的发展态势,却远远出乎他的预料。唐朝即将面临的,将是一场极其艰难的恶战。而且,李渊显然低估了刘武周的实力。刘武周这个对手,是继薛举、薛仁杲父子后,唐朝所遇到的,第二个强劲的对手。他对唐朝所造成的伤害,丝毫不亚于薛氏父子。
更让李渊没有想到的是,还没等唐军主动发起进攻,刘武周却来进犯唐朝了。武德二年(619年)三月,刘武周亲率大军,入侵太原。不仅如此,更加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,还在后面。固若金汤的太原城,竟然轻易地被刘武周占领。太原一丢,唐王朝的整个河东防线,受到了极大的冲击。
事实上,太原失守,在某些方面,是存在先兆的。军事问题,是一方面。关于军事上的失误,后文马上会写到。除了军事失误,太原失守,还存在着两个重要的内因和外因。这两个因素,间接导致了太原的失守。
首先,先来看外因。
太原失守的外因,正是突厥的从中作梗。众所周知,刘武周的背后是突厥。一直以来,刘武周是突厥扶植的一股割据势力。所以,在刘武周与唐朝的战争中,突厥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。
从北周时期开始,突厥便是中原王朝在北方最大的外敌。可以说,突厥与中原王朝之间的战争,从来就没有停过。后来,隋朝建立,隋文帝通过战争的手段,一举打败突厥,致使突厥分裂为东、西两部。因而,突厥被迫向隋朝称臣。
但是,突厥毕竟是曾经的草原霸主,它不甘心永远臣服隋朝,当隋朝的“马仔”。所以,大业十一年(615年),隋炀帝第二次北巡,被始毕可汗的数十万突厥骑兵,围困在了雁门郡。“雁门之围”后,突厥与隋朝正式决裂。从此,突厥开始不断出兵南下,袭扰隋朝的边境重镇,这才给创造了刘武周崛起的机会。
隋末天下大乱,中原陷入了一片混战。突厥看到中原混乱,便想借机大捞一笔,趁火打劫。甚至,到了后来,突厥还想操纵中原局势,将中原地区的一些割据势力,变成自己的附庸。
前文提到过,李渊晋阳起兵之时,为了稳住突厥,不希望突厥趁自己进军关中,袭击太原。因此,正式起兵之前,李渊委派刘文静,出使突厥,卑辞厚礼,不惜以一种屈辱的姿态,换取突厥方面保持中立:
欲大举义兵,远迎主上,复与突厥和亲,如开皇之时。若能与我俱南,愿勿侵暴百姓;若但和亲,坐受宝货,亦唯可汗所择。(《资治通鉴》)
然而,李渊称帝之后,唐朝与突厥的关系,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唐高祖不是傻子,他当然明白,突厥所有的举动,都是希望唐朝成为突厥的傀儡。为了不让突厥的阴谋得逞,唐朝建立之后,便开始了统一天下的进程。在建国的头两年,李唐王朝先后消灭了陇西薛氏、河西李轨两大割据势力,实现了对西北地区的统一。
李唐统一西北,无疑是给了突厥兜头一锤,深深触碰到了突厥的既得利益。因为无论是薛举,还是李轨,西北地区的割据势力,都与突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比如,李轨麾下就拥有一支西突厥骑兵。
唐朝连续消灭了陇西薛氏、河西李轨两大政权,一举囊括西北,摆明了,是在和突厥叫板,将突厥的势力,从西北地区驱逐出去。对于唐朝这种强硬的举动,突厥也不是吃素的,它也要采取相应措施,遏制唐朝统一战争的推进。如何遏制呢?突厥人想到了一个办法,总结起来,四个字:以汉制汉。
所谓“以汉制汉”,简单来说,就是突厥在唐朝周边地区,扶植多个割据势力,借助这些割据势力,压制李唐。当时,突厥主要扶植了两大割据政权,它们分别是:山西刘武周、朔方梁师都。
大业十三年(617年)二月,隋朝的朔方鹰扬郎将梁师都,发动兵变,杀害了郡丞唐世宗,占据朔方郡,自称大丞相,北结突厥。随后,梁师都攻陷了雕阴、弘化、延安等郡,占据了今天陕北延安的部分地带。
梁师都占据延安后,自立为帝,国号梁,改元“永隆”。不久,突厥始毕可汗也承认了梁师都的合法地位,赐予他“狼头纛”大旗,册封为“大度毘伽可汗”,又称作“解事天子”。从此,梁师都便成为了突厥所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。
突厥在山西扶植刘武周,在朔方扶植梁师都,等于是在唐朝的东、北两个方向,布下了两颗钉子。刘武周、梁师都,是突厥牵制唐朝的两颗棋子,突厥不断怂恿他们,向唐朝发起进攻。
比如,武德二年(619年)二月,始毕可汗率领突厥主力,渡过黄河,来到夏州。夏州是梁师都的老巢,从此地往东南方向,可以直面长安;同时,向东又可联合刘武周。始毕可汗驻军夏州,正是为了方便联络梁师都和刘武周,相约共同夹击唐朝,对其施压,形成军事威胁。
始毕可汗先是前往夏州,与梁师都合兵一处。同时,他又给刘武周拨了五百骑兵,撺掇刘武周从句注出兵,入侵太原,一举夺了李唐的龙兴之地。其实,对于太原,刘武周一直是垂涎三尺,加上背后有突厥撑腰。刘武周开始变得底气十足,磨刀霍霍,准备对太原城发起进攻。
不料,就在此时,却发生了一个意外,怎么回事?突厥内部出事了,始毕可汗突然去世了。始毕可汗临终之前,由于其子什钵苾年幼;所以,按照突厥习俗,由始毕可汗的弟弟俟利弗设,继承汗位,这就是突厥历史上的“处罗可汗”。因为突厥国内易主,所以,刘武周入侵太原的计划,只能暂时搁置。
早在始毕可汗去世之前,唐高祖李渊就已经知道,突厥与梁师都、刘武周相互勾结,如果不是突厥在后支持,刘武周也不会这么猖狂。但是,唐高祖还不想和突厥公开撕破脸,就目前形势而言,还是以笼络、安抚为主。于是,李渊委派右武候将军高静,带上丰厚的财物,出使突厥。
结果,高静刚刚走到丰州,就得知了始毕可汗去世的消息。因此,高静便停下了脚步,将这些财物交由当地官府,封存于府库。可是,突厥方面知道了这件事,很不高兴,觉得唐朝这是不把突厥放在眼里。
因此,突厥大军出动,准备进犯唐朝。为了避免与突厥发生冲突,最后,丰州总管张长逊派遣高静,取出这笔财物,以馈赠的名义,将其送给突厥。突厥得了钱财,贪婪的本性立刻暴露无遗,马上引兵退去。
太原的失守,突厥的从中搅局,是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。但是,这并不是主要原因。太原失守,还存在着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在因素。那就是,驻守太原的唐朝守将统帅,实在是太不称职了。唐朝的太原守将,不是别人,正是唐高祖李渊的四儿子——齐王李元吉。对于太原失守,李元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那么,齐王李元吉究竟是个怎样的人?他为什么会成为太原失守的主要责任人?若要知道这一切,就必须要了解李元吉的为人,以及他在太原的所作所为。用四个字来形容李元吉,这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。
齐王李元吉,是唐高祖李渊和太穆皇后窦氏的小儿子。李渊与窦皇后夫妻,总共生有四子一女。儿子分别是李建成、李世民、李玄霸、李元吉,女儿则是平阳昭公主。在李渊的四个儿子中,李玄霸英年早逝。所以,李建成、李世民、李元吉兄弟三人,就成为了李渊最主要的三个儿子。
众所周知,李渊的儿女,个个不凡,李建成沉稳睿智,李世民文韬武略,平阳公主巾帼不让须眉。唯独这个李元吉,是一个另类。李元吉虽然也是李渊的儿子,但他却是李渊三个儿子中最不成器的一个。暴虐、残忍、骄横、外强中干、色厉内荏,是李元吉身上最为鲜明的特征。
李渊晋阳起兵之时,由于李元吉尚且年少,当时,仅仅才十六岁。所以,李元吉并没有跟随父兄一起进军关中,而是被封为姑臧郡公、太原太守,留守太原,负责防备突厥和刘武周,从背后偷袭太原;后来,李渊占据长安,进位唐王,李元吉晋爵齐国公,总十五郡诸军事,加镇北将军、太原道行军元帅。唐朝建立后,李元吉被封为齐王、并州总管,继续坐镇太原,执掌整个山西地区的军政要务。
问题是,李元吉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,是一个十足的“混世魔王”。根据史书记载,李元吉骁勇善战,擅长使用马槊,力大无穷。可是,李元吉虽然武艺高强,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败家纨绔。比起文武双的大哥李建成、以及军功彪炳,百战无敌的二哥李世民,李元吉和他们,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,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:
初,元吉生,太穆皇后恶其貌,不举,侍媪陈善意私乳之。及长,猜鸷好兵,居边久,益骄侈。常令奴客、诸妾数百人被甲习战,相击刺,死伤甚众。后元吉中创,善意止之,元吉恚,命壮士拉死,私谥慈训夫人。(《新唐书·卷七十九·列传第四·高祖诸子》)
或许,是从小到大的娇生惯养,养成了李元吉残暴、任性的秉性,加上长期坐镇太原,天高皇帝远,李元吉变得更加为所欲为。因此,李元吉镇守太原期间,干出了不少出格的事情。
根据以上的记载,李元吉生性骄横跋扈,生活穷奢极欲。譬如,李元吉曾经蓄养了数百名奴婢与侍妾。面对这么多如花似玉的佳人,李元吉一点没有怜香惜玉,经常让她们穿上铠甲,陪自己玩打仗的游戏,结果往往是死伤无数,李元吉也总是“挂彩”。看到李元吉如此胡闹,他的乳母实在看不下去了,好意规劝。没想到,李元吉火冒三丈,居然让大力士将乳母活活打死。
知子莫若父,唐高祖李渊当然知道自己这个小儿子有几斤几两。所以,李渊是不会让李元吉一个人,在太原无法无天。因此,任命李元吉为并州总管不久,李渊便给李元吉派了两个助手:殿内监窦诞、右卫将军宇文歆。
唐高祖之所以要给李元吉派两个助手,主要有两层考虑。一方面,是要让窦诞、宇文歆管住李元吉;另一方面,则是要让这两人帮衬齐王,守卫太原,防止刘武周、宋金刚率军来袭。并且,殿内监窦诞,还是唐高祖李渊的驸马,娶了唐高祖的女儿襄阳公主为妻,算是李元吉的妹夫。
然而,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。李元吉就是一个长不大的“熊孩子”,尽管成为了掌管山西的一方藩王;可是,李元吉依旧不改顽劣习气,照样我行我素,变本加厉,没有一丝一毫的节制。
前文介绍过,李元吉喜欢打猎,他每次外出打猎,装载捕捉猎物的罗网,就足足有三十多辆车。李元吉对于打猎这项爱好,痴迷到了何种地步?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我宁三日无食,不能一日无猎。”
不仅如此,李元吉在太原蹂躏百姓,横行霸道的恶名,也是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先前,唐高祖专门给李元吉配了两个助手:窦诞、宇文歆。没有想到,他们其中之一的窦诞,不仅没有起到规劝齐王的作用,反而跟着李元吉一块胡闹,搞得太原城中一片鸡飞蛋打,民怨沸腾。
因为李元吉酷爱打猎,窦诞经常陪着李元吉,外出打猎,肆意践踏老百姓的庄稼,还放纵身边的鹰犬,随意劫掠百姓用物。更过分的是,李元吉公然在大街上,拿着弓箭胡乱射人,看着路人躲避箭矢的样子,觉得尤为新鲜。夜间,李元吉更是有恃无恐,私入民宅,奸淫良家妇女。
齐王在地方横行霸道,骄奢淫逸的种种行为,招致了当地百姓的不满。一时间,李元吉在太原城内,声名狼藉。负责辅佐李元吉的右卫将军宇文歆,看到窦诞和齐王如此胡闹,屡次劝谏,可是,李元吉都置若罔闻。万般无奈之下,宇文歆只能将齐王的不法行为,上报给唐高祖李渊,弹劾李元吉与窦诞:
王数与窦诞纵猎,蹂民田,纵左右攘夺,畜产为尽。每射於道,观人避矢以为乐。百姓怨毒,不可与共守。(《新唐书》)
接到宇文歆的弹劾上疏,唐高祖也觉得李元吉做得过火了,实在不适合继续坐镇太原。为了平息众怒,李渊下令,免去李元吉并州总管之职,让他马上回京。李元吉顿时懵了,看来这一次,老爸是真的生气了。但是,李元吉又不想离开太原,这种恣意妄为的日子,总比待在长安,束手束脚好得多。
李元吉不愧是个“奇葩”,他为了能够继续留在太原胡作非为,居然自编自导,上演了一出闹剧。怎么回事呢?原来,李元吉找来了一帮“群众演员”,假意挽留自己。然后,以“父老诣阙”为由,上奏唐高祖。李渊明知这是一场闹剧,但是出于一片舐犊之心,心一软,便同意李元吉继续留在太原。
不夸张地讲,太原此时的军事形势,已经是危机四伏,暗流涌动。对外,刘武周、突厥虎视眈眈,对太原步步紧逼,颇有大举进犯之势。对内,驻守太原的齐王李元吉,终日胡作非为,蹂躏百姓,致使民怨沸腾,太原防守空虚。种种迹象,似乎已经为太原的失守,埋下了隐患。
终于,该来的总归要来。战争的阴霾,到头来,还是向太原袭来。武德二年(619年)四月,李唐王朝与刘武周政权之间,一场至关重要的太原攻守之战,正式拉开了序幕;一场硬碰硬的恶战,也由此开始!
之前,宋金刚率领四千残兵,投奔刘武周。自从宋金刚来投,刘武周便十分看重他,封其为宋王,授以兵权。同时,宋金刚也和刘武周攀上了姻亲,主动休妻,求娶了刘武周的妹妹。
因此,宋金刚自然是不遗余力地为刘武周出谋划策。于是,宋金刚向刘武周贡献了一条计策,他建议宋金刚,“图晋阳,南向争天下”,应该趁势发兵,夺取太原,以太原为根据地,南向逐鹿中原。
刘武周本人,其实早就盯上太原这块肥肉。而且,刘武周自恃有突厥支持,麾下兵强马壮。故而,在突厥、宋金刚的不断怂恿之下,本来就蠢蠢欲动的刘武周,下定决心,进攻太原。
武德二年(619年)夏四月,刘武周联合突厥,大举进逼太原,屯军于黄蛇岭。此刻,刘武周大兵压境,声势浩大,直逼榆次县。不要看李元吉平日里不可一世,牛气冲天。但是,面对这样严峻的敌情,李元吉一点主意也没有,他没有二哥李世民的军事天赋。没办法,李元吉只能临时抱佛脚。
蜀中无大将,廖化作先锋。李元吉手上,实在无兵可调,无将可用。于是,李元吉只好派遣车骑将军张达,率领一支步兵,前去迎敌。要知道,刘武周的麾下,大部分都是被突厥武装起来的骑兵。如今,李元吉就拨给张达一小股步兵,让他去阻挡刘武周的铁骑,摆明了就是白白送死。
所以,张达以兵力太少为由,拒绝出战。谁曾想,李元吉不管不顾,强逼张达出战。张达虽然心中愤恨不已,也只能硬着头皮出战。果然,刚到前线,张达率领部队,与刘武周还没打上几个回合,唐军几乎军覆没。
张达明白,李元吉这是故意拿自己当“炮灰”,拿自己当抵御刘武周的“挡箭牌”。张达越想越生气,恼羞制怒之下,竟然向刘武周投降。不久,刘武周以张达为向导,率领大军,攻陷了榆次县。
刘武周攻破榆次,等于是袭破了拱卫太原的第一道防线。紧接着,刘武周继而向太原快速推进,大肆攻掠太原周边地区。刘武周的意图很明显,希望以蚕食战术,对太原形成合围。这一下子,李元吉彻底慌了,急忙率军出战,阻击刘武周。在唐军将士的奋力抵抗下,刘武周被暂时击退。
与此同时,刘武周进犯太原,消息传到长安。唐高祖李渊也开始紧张起来,他非常清楚,李元吉不是李世民,凭他那两下子,根本不是刘武周的对手。所以,唐高祖急令太常卿李仲文,率军驰援太原。
唐朝从长安方向,派出援兵,刘武周、宋金刚也没有闲着。虽然,唐军暂时击退了刘武周。不过很快,刘武周再次卷土重来。武德二年(619年)五月,刘武周率领大军,攻破平遥,再度逼进太原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