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一百四十七章、白波山谷聚流民,东西两队比布阵,三国骁雄韩遂,姚戎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郭太继续介绍:“这一带有大片露天的白色寒水石(石膏)、石灰石、粘土等山石矿,形似白色的波浪从山上瀑下到谷底,故称白波谷。
寒水石又称白水石、凌水石、凝水石,用于点豆浆制豆腐食用。或药用,当地药医称之味甘辛,大寒,清热泻火,除烦止渴。河东多地、界休、平周一带的人传说前几年大疫时有中疫者吃寒水石汤活下来了,吾道场的符水中含有少量,但把握不好放量过大会吃死人的,放量小无效,这些都是炼丹方士们用命换来的配方。
河东的寒水石甲天下,界休、平周的寒水石和河东品质一样。
石灰石拌粘土制成石灰浆用于建筑,或用做食物储存干燥保鲜。秦汉遮虏障(长城)用过石灰浆。
本道场熹平二年(公元73年)大疫那年选中此地,用来供养无家可归的道徒。徒众大都来自破产的散农和工匠。
这些道徒破产后不愿意归附士家望族,仍然向往自由自在。本道正是提供场地,任其选址伐木盖房、开荒、放牧,故深得道徒喜欢。
本道场从最初的白波谷一直向西扩,现已有约十多万道徒拖儿带口长期住此,有约三万多道徒从周边州郡每年来道场做一次仪式,捐钱捐布,取符水回家。这里的人口已远超过西河郡在户籍的人口数。
白波谷一带约有五千道徒,为一乡。从谷向西每五千人成一乡,已有二十个乡,来投奔的流民人数尚在不断增加。
道徒们平日里采矿、制陶器、制铁器、种山地、放牧牛羊马、染布等。韩遂等见到有的道徒在作坊里打造铁器,有的在池中染黄布等。
这里可耕地极少,故道徒多学羌胡人放牧或养家禽。矿石、器具、生畜由道场出售给周边大族。所赚的钱和所捐的钱、布帛,由道场统一购粮食、衣物、盐等用品,按人头下发。道场还为道徒看病,免费派发符水治病,还组织道徒练武强身健体。
周边州郡县官府见有人用无人区山地帮官府养活大批流民,都支持吾等办道场,不用交税赋。其实官府懒得管这些流民。”
杨奉、韩遂、韩暹、胡才、李乐等都听得出神了,各家望族们苦心经营几十年甚至百年也难以达到十万家丁,这位郭太只用五年,没花一钱,就聚拢和养活了十万之众,占据了千万亩山地。这位郭太真乃非一般常人也。
韩遂询问寒水石(石膏)、石灰石、粘土市价,郭太给出一斤价分别为三十钱、二十钱、十钱。韩遂计算了一下,如果每年各订一万斤,加上运费,九十万钱足够了。
参观完白波谷,郭太带着众人来到白波谷道场南边,参观道场坞堡。坞堡位于一座较高的山丘上,地处平周县和界休县交界处,堡前临近从永安通界休的通道。道场的粮食和财宝都储在坞堡内,坞堡内有地道通到野外。
韩遂觉得这种地道韩家可效仿,坞堡被围时可出奇兵从地道出坞堡绕到敌军后方袭之。
众人登上坞堡最高处,一阵大风扫过,郭太扶正黄头巾,精神大振,意气风发地指着远处几个方位对众人说:“从坞堡到并州太原郡郡府晋阳县城二百五十五里,骑马赶路二日可达。从坞堡到并州西河郡郡府离石一百八十里,骑马一日半可抵。从坞堡到司隶河东郡郡府安邑县城三百五十里,骑马三日可到。从坞堡到并州上党郡郡府长子县城二百七十里,骑马二日可到。从坞堡到司隶河内郡郡府怀县城五百里,骑马四日可到。到洛阳约五百三十里,快马四日可达。故这些地方的流民活不下去时,最后会选择来白波谷。”
韩遂一旁听着不知为何浑身毛发耸起,按郭太的意思此坞堡乃通衢五郡之地也。
参观完坞堡,来到道场的太西庄苑。郭太手下安排宴席,众人入座饮酒吃菜。郭太把手下十六位副手介绍给杨奉等,分别是张顾、王凯、周佑、李山、田洁、左晔、魏列、丘简、温飒、宋岚、孙艾、商度、甘逵、殷若、路班、丁童全是从道徒中选拔出来的,每个人都有善长。
晚上住在白波谷太西庄苑。
次日,郭太带着杨奉、韩遂等众人来到白波谷白水大校场观看道徒练武。
白水大校场乃山岭中的一处平地。郭太派跟精通排兵布阵的张顾举旗示意,校场北口开进三百信徒刀盾步兵,二百信徒弓兵,三百信徒戟骑兵,二百信徒弓骑兵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