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四章 功过三七分
将臣一怒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一百九十四章 功过三七分,大宋医相: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,将臣一怒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赵煦看向一旁的苏辙道:“苏相公,你来主持评定王安石和司马相公的功过是非朝议。”</P>
苏辙乃是中立派,其负责主持新旧两党的盖棺定论,也算是最为公平公正。</P>
“微臣遵命!”</P>
苏辙眉头一皱,这可是大宋最富争议两位宰相,稍有不慎将会引起非议,然而赵煦亲自点名于他,他也只能无奈领命。</P>
苏辙环视新旧两党,深吸一口气道:“自古以来,评判一个人的功过是非,通常有个人操守、为官为政、对内对外之策,等等。”</P>
新旧两党微微颔首,苏辙所言的确如此。</P>
“就拿个人操守来说,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,皆是清正廉洁,乃是人臣之典范。”苏辙正色道。</P>
新旧两党官员纷纷点头,他们相互攻击,皆是从为官为政之上,王安石和司马光在人品上无人可以指责。</P>
赵煦点了点头道:“诸位爱卿可以畅所欲言。”</P>
王棣率先出列道:“启禀官家,祖父王安石一心为国,为了振兴大宋,呕心沥血,不顾世人非议,主持变法大业,对内富国强兵,对外力压西夏,收复熙河数州,无愧于朝廷,有功于社稷,当得文正之谥号!”</P>
“臣等赞同!”</P>
章惇等一众新党大臣纷纷附议。</P>
吕大防冷笑道:“王安石无愧于国,却有愧于百姓,新法一出,百姓怨声载道,有《流民图》为证,王安石岂能无过。”</P>
“历代变法皆有质疑之声,王相公变法乃是为了国富民强,虽有异议,但是无损大德。”蔡卞坚定道。</P>
新党旧党争吵不停,然而总体上认为王安石变法的本意为好,其变法激进造成一定的民怨。</P>
赵煦见状快刀斩乱麻道:“以朕看,王相公一心为国,虽有瑕疵却瑕不掩瑜,不如定在七分功三分过,功大于过,配享先帝庙廷,谥号为‘文’。”</P>
“谥号为‘文’。”</P>
新党旧党不由一顿。</P>
‘文’这个谥号,虽然不如‘文正’最顶级,但也是难得的好谥号,新党官员微微颔首,尤其是赵煦让王安石配享神宗庙廷,已经是对王安石的肯定。</P>
“微臣替祖父,多谢官家追谥之恩。”王棣泣声感谢道。</P>
旧党官员也微微一松,至少官家认为王安石还有三分过,打破了王安石的变法金身,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。</P>
而且王安石谥号为‘文’,可是比司马光的‘文正’低了一级。</P>
“请诸位大人为司马大人评定功过是非。”苏辙继续道。</P>
“微臣认为司马光不配为‘文正’之名。”章惇冷笑道,王安石谥号为‘文’,司马光谥号为‘文正’,那岂不是压了新党一头。</P>
新党直接将司马光所作所为一点点的摊开,尤其是当初献地西夏和阿云案更是被反复攻击。</P>
就连旧党官员也极为无语,一罪不二罚,阿云案已经过去十六年,而且已经服刑完毕,司马光为何还要对一个弱女子赶尽杀绝。</P>
赵煦见状立即道:“司马相公人品高洁,为官兢兢业业,然而元佑元年当政,无视大宋大好局面,擅自废除新法,献地西夏,让先帝十多年的努力化为乌有,又有携私报复阿云之嫌疑。其三分功,七分过。”</P>
“三分功,七分过!”苏辙不由一愣,他没有想到赵煦竟然如此评判朝野公认的君子司马光。</P>
“夺其谥号‘文’字,谥号为‘正’!念其死者为大,留朕当年所赐之碑。”赵煦郑重道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