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七章 革新初鸣:让工匠们有获得感(过渡章节)
易斯道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一百二十七章 革新初鸣:让工匠们有获得感(过渡章节),汉室再兴:从攻略董白开始,易斯道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说实话,他对所谓的珍宝名器兴趣不大。更何况,目前他所立的帝设是厉行勤俭节约,反对铺张浪费。所以好东西就让董大将军暂为保管吧!
看着刘协云淡风轻的模样,荀彧不禁暗自佩服,陛下不为财货所动的品格。
他掀起上面的绢布,露出第二张道:“武库内原收有五十余万人的装备,大将军董卓挪用部分,仍有弩十余万张,弩矢六百余万支,五万余把弓,百余万支箭矢。护甲十万余套,头盔七万余顶、盾牌八万余只,长矛十余万根,铍十余万根,戟三千只,剑五万余把,刀三万余把,匕首二万余把,其中轻车、戎车、云车、指南车、辎车等数千辆。”
刘协大喜道:“仅皇宫武库就有如此多的兵甲利器,全国的武库兵甲装备想必更多。待全国平定后,稽查全国武库内的装备数量,若是库存数量充足,质量亦佳,则需要裁汰部分庸工。大汉的武器库不宜过于膨胀,以减少相应开支,用于民生。”
荀彧赞同道:“陛下所言甚是。”
汉循秦制,对各行各业都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涉,尤其是武器生产,更是完全控制。西汉几乎将所有铁匠都纳入官营体系,东汉亦沿用西汉的制度,因此官营作坊必须提供铁匠们最基本的生存保障,但也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。
所以,不管国家是否需要,铁匠都必须生产,以领取保证生存的工钱,这就导致武库内兵器数量远超正常。
同时,这些匠人干的再多,收入却是固定,显然他们不会有动力把心思放在提升工艺水平和技术标准上,偷工减料、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。
这种制度会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,甚至会让朝廷背负可怕的财政黑洞。毕竟,目前朝廷的财政保障太脆弱了。
然而,一刀切似地改革,废除官营作坊制度,会造成军备供应的混乱和无序,导致国家武装力量的衰弱。因此,只能走循序渐进的温和式改革。
刘协提议道:“荀令,朕以为,如今的官营作坊制度,对于作坊内的工匠保障不够,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改进技术的动力都不足。
朕计划实施八级工匠制,薪酬待遇方面要严格区分,既要保障最低一级工匠的生活需要,又要让高级工匠得到尊重和体面。对于积极改进技术标准,提升工艺水平的匠师,要给予特殊奖励。
至于不合格的铁匠,暂时登记名册,朕欲和大司农商议,改进农具、提高耕作技术等方面的问题,到时让他们去制作农具,实在不行,朕另有他用。”
荀彧认真听着刘协的口谕,暗忖计划是否可行,改革的难度,以及是否会被人攻讦。
在他看来,八级工匠制,犹如官员阶差,对于工匠而言,绝对具有激励和保障的效果。
至于改进技术标准,提高工艺水平给予特殊奖励,他不清楚特殊奖励包括什么,又不想擅作主张,自然需要跟刘协核实。
至于分流不合格的铁匠,他更是没有异议。
因此,他请教道:“陛下所言特殊奖励,不知都包括什么”
刘协笑道:“视其作用大小,小至奖励金钱,大至奖励民爵,皆无不可。”
荀彧苦笑道:“作用大小,是否过于主观,若是认定有所偏差,又该如何”
刘协认真道:“要让每个努力付出的人都有获得感。所以我们在认定作用大小时,要综合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:第一,是否简化了工艺流程而质量不变;第二,是否通过改变工艺流程而改进了质量;第三,是否减少了投入而增加了产出;诸如其他,皆可在实际作业中区摸索,最终报由朕来审定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