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面的盛宴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63章,王府宠妾,假面的盛宴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,(首字母+org点co)!</p>
==第一百六十三章==</p>
其实事情方一开始,不过是个考生酒后失言,说是早就知道这一科的试题,定是登科及第,不在话下。</p>
起先大家只当是他吹牛,毕竟此人若是成绩优异也就罢,偏偏其在乡试中也不过就挂了个末尾。一般这种人来参加会试,都是默认白考一年,不过是来长些经验,以图下次。</p>
这样的人竟敢放言自己一定会登科及第,简直贻笑大方!</p>
当时在场有不少考生,大多都是喝得醉醺醺的。有人不信,哈哈大笑骂此人吹牛,没少嘲讽于他。有人惊疑不定,也有人信了,不过信了的人却是讳莫如深。且不论这些,到了会试放榜这一日,此人果然榜上有名,考中了贡士。</p>
这一但考中贡士,过了四月殿试,再不济也是个同进士出身,此人的前程已是板上钉钉。而与之相反却有许多公认的饱学之士,榜上无名,名落孙山。</p>
最为可笑的是,与此人同乡试被点为解元的落了榜,偏偏这挂车尾的及了第,简直让人摇头三叹,直道世道不公。</p>
其实早在春闱前后,便有小道消息私下风传考场关节颇多,就不提什么拜干爹,拜门下,甚至有人私下售卖考题,非一般人不能买到。只是大家都不相信,偏偏又发生了这样的事,免不得私下议论此事的越来越多。</p>
同时又另闹出一事,乃是一名江西籍举子大闹说是有官员收受了他的钱财,却没取他,这事情就闹大了。</p>
弘景三十三年,注定是个多事之年。</p>
三月初二这一日,数百名应试落第的考生相携去了位于东城国子监大街的孔庙。</p>
问他们干什么来着,自然是哭文庙。</p>
历朝历代就没少发生过科场舞弊大案,这科举关系的是朝廷命脉,更关系着无数人的利益,免不了有人在黄白之物面前乱了方寸,行他个一二方便。</p>
前朝也曾发生过一次众学子哭文庙之事,不过那是乡试,取的不过是举子。即是如此,那场科举舞弊大案也牵连无数,许多高官纷纷落马,斩首的斩首,抄家的抄家。</p>
如今在自己在位时,出了这样骇人听闻的丑事,弘景帝听到这一消息后,龙颜大怒。</p>
也是这些个考生太损,大抵也是打着破釜沉舟之心。</p>
哭文庙?那可是要在史书中记载,只有那君主昏庸,朝廷无道,科场黑暗,让芸芸学子们上告无门,才只能去找孔圣人哭诉。</p>
一时间风声鹤唳,整个京城都是一片阴云密布。弘景帝命人摘了杏榜,封存所有考生的试卷,同时命人彻查。</p>
这彻查自然要从闹事的考生中查起,一来二去拔其萝卜带起泥,便牵连了无数人进来。</p>
首当其冲就是主考官礼部侍郎萧琤。</p>
为什么说首当其中是他呢,因为目前已审问出的数多名有问题的考生,俱是由他亲笔所点。</p>
提起这个就要说说这会试评卷制度了,前面也说了,历朝历代都少不了有人在科举上动手脚,所以这防范措施也是与时俱进。</p>
大乾施行的就是这朱墨卷,所谓朱墨卷就是考生答完卷,便会有专门的人来收卷糊名。糊掉了卷上的姓名,这考卷主人自然不为外人所知。当然这一步还不算完,需得送到眷录处进行眷录,由专门的书吏用朱笔重新抄写一遍,墨卷封存,朱卷才会送到考官手中。</p>
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阅卷官辨认字迹,或者考生在试卷上做记号,杜绝从中舞弊的可能。</p>
看似手续极为复杂,已是天/衣无缝,实则只要有心,总有可供钻的漏洞。毕竟除了两位主考官以及其他同考官以外,贡院之中还有无数阅卷官,以及众多小吏无数,甚至负责监考的号军、杂役等等。</p>
就好比这次查出来的舞弊手段之一,关节条子。</p>
乃是考官与考生互通有无之后,在考生进场前约定会在试卷中某几处用特定字眼,多是虚词。而打通关卡之人,只用把记着关节字的条子递给主考官,考官自会“凭条索录,百不失一”。</p>
更不用说还有那其他手段,只有你想不到,没有人做不到的。</p>
萧琤自是极力否认,可经过查阅卷宗,还真发现这被其取中之人有文理不通者,错字连篇者。几乎不用重考就可以笃定,这确实是一场科举舞弊案,还是以主考官为首的大案。</p>
萧琤辩无可辩,面色灰白供出一人,此人正是安王。</p>
其实像这种关节条子在每一科的会试中都并不少见,权贵们想提携个什么门人,座师同僚提携个把晚生后辈,都会用这一套,算是约定俗成。但都知道过犹则不及的道理,每次会试也就只有那么几个。</p>
而这次查出经由萧琤手的人也不多,也不过只有七八个而已。问题是事情闹大了,还与售卖考题有关,算是大规模的科举舞弊了。</p>
可这件事萧琤却并不承认,只说不知。</p>
那就只能找到安王头上。</p>
而与此同时,安王府一个叫王大同的门人浮出水面。</p>
据查证,此人正是在私下大肆售卖考题之人。</p>
将此人拿下审问,五百两一套的考题,他卖了五十多份儿。</p>
弘景帝龙颜大怒,亲自提了安王叱问,安王却只承认了递条子,并不承认命门人售卖考题。</p>
大抵安王也是清楚辩驳无用,说的十分坦白,递条子乃是约定俗成,他堂堂一个亲王万万没到要靠门人售卖考题来牟取钱财。可这王大同确实是安王的门人不假,且不提这层关系,这王大同还有个女儿乃是安王的小妾。</p>
难道说是女色误人,所以才会从安王手里走漏考题,以至于铸成大错?且不提安王亲王的身份,他在礼部不过是个小小的主事,考题乃是重中之重,不可能会经由他的手。</p>
因此又牵连礼部无数官员且不提,同时王大同本人也被抄家下狱。</p>
抄家的过程中,从王大同家里抄出了一样东西,就是这样东西将庆王牵连进来了。</p>
一封印有庆王印记的书信。</p>
*</p>
庆王在家中喝得烂醉如泥时,被人押进宫了。</p>
他那份在光禄寺的差事,无足轻重,有他没他都可,所以他已经很久未去光禄寺点卯了。成日就在家中饮酒消愁,偶尔出趟府也是往肖家去,可肖家那边却一直对他闭门不见。</p>
所以他被押进宫时,还是醉醺醺的,根本不知事。弘景帝见之冷笑,命人好好给他醒个酒,等到酒醒后,庆王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。</p>
顿时色变,浑身冷汗,连声为自己声辩,又请求面见弘景帝,可并没有人理会他。</p>
而与此同时,庆王府里,王爷被宫里人带走了,上下自是一片惶恐不安,所以也没有人发现府里有人不见了。</p>
城外一条荒无人烟的小径上,此时行着一辆十分普通的马车。</p>
马车上除了车夫,也就只坐了两名女子。</p>
韩侧妃端坐在车厢里,双手在袖下紧握成拳,此时她已经褪去了华服首饰,只穿了一身简陋的棉布袄裙,若不是皮肤白皙,简直让人认不出是那犹如空谷幽兰的韩侧妃。</p>
车上没有人说话,她身边那个丫鬟模样的女子也是一脸紧张。</p>
她口里说出一段音节难辨的话,韩侧妃看了她一眼:“都跟你说了很多次,不要说高丽话,一次两次无事,可若是成了习惯,在人前说漏嘴了怎么办?”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