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5章 芯片自研自产!收购中芯国际的晶圆厂?
无醉春秋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35章 芯片自研自产!收购中芯国际的晶圆厂?,重生2011,二本捡漏985,无醉春秋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只能说,人的名,树的影。</p>
之前的星逸科技是个新兴企业,上层关注度不够,再好的报告,也没多少重视。</p>
可如今星逸科技成了国内顶级巨头,在国际上都所向披靡,干苹果,镇三星,打的HTC找不到北。</p>
可以说,早已今非昔比!</p>
没有任何意外,这一次,王逸的那份报告引起顶层高度重视,以及众多要员和院士的全力支持。</p>
光刻机、光刻胶等项目,也成功地被列入国家战略核心项目,要求相关机构联合攻坚,投入巨资突破。</p>
如今星逸半导体实现了40纳米芯片的自研自产,王逸的分量变得更重。</p>
那份报告的含金量也会更高,相关项目的研发和投入,也会更恐怖!</p>
说白了,一切都实力说话。</p>
前世,为什么那么支持华为?</p>
就是因为华为有底蕴,有能力,有技术,能做到其他企业做不到的突破。</p>
同样,星逸科技也展示出了恐怖的实力。</p>
苹果、三星、高通都做不到的基带集成,星逸半导体做到了。</p>
中芯国际那么多年都搞不定的40纳米工艺,星逸晶圆厂搞定了,试产良品率就高达89%,后续只会更高。</p>
华为都做不到的芯片自研自产,星逸科技做到了,还性能卓越。</p>
如此成绩,全球都会震惊。</p>
高层自然会高度关注,大力支持。</p>
“王董,你放心,用不了几年,光刻机会突破,光刻胶也会突破!”赵老郑重道。</p>
这年头的光刻机还是DUV光刻机,不像EUV光刻机那么难如登天,自然好突破。</p>
同样,光刻机也只是28纳米,20纳米的中端光刻胶,不像前世5纳米,3纳米纳米的高端光刻胶那么困难。</p>
说白了,当下和欧美的差距还很小。</p>
因为王逸之前不知天高地厚的提议,官方提前布局,提前攻坚,完全可以在差距小的时候,提前追赶上欧美,甚至弯道超车。</p>
前世,落后得太多。</p>
那时候,欧美EUV都更新了好几代,并且投用了多年,咱们才奋起直追DUV光刻机,自然难。</p>
可这一次,大家都还是DUV,那就简单了。</p>
至于阿斯麦的EUV,目前还不成熟,正式投用还得好几年。</p>
因为王逸的提议,提前追赶,前途可期。</p>
“那再好不过,我相信国家机器的力量。”王逸笑说。</p>
像是DUV光刻机,星逸科技要做,十年都难。</p>
官方要做,有国家机器全力支持,五年就差不多搞定14纳米的DUV。</p>
后续不断迭代升级,逐步提高精准度,达到10纳米,7纳米,不在话下。</p>
毕竟阿斯麦2003年推出了第一代浸没式DUV 1250i,最初也是造45纳米芯片的。</p>
后续不断对DUV光刻机的光源、光学系统、套刻精度、温控等方面,进行全方位升级。</p>
这才逐渐实现了32-28纳米工艺,以及后续的20-16纳米工艺,再到10纳米节点、7纳米节点,以及十年后的5纳米节点。</p>
前世DUV国产光刻机之所以迟迟不量产,主要原因就是要求高,起步高。</p>
若是只能量产45纳米,那意义不大,推出了也没多少企业用。</p>
十年后,缺的是高端光刻机,不是45纳米的光刻机。</p>
但要想量产7纳米,甚至5纳米,那难度就大了,国产DUV都得不断升级。</p>
因此,国产DUV迟迟不推出,就是在憋大招。</p>
不过这一次就无所谓了。</p>
起步早,能量产28纳米,就算是非常成功。</p>
甚至量产45纳米,王逸都会疯狂买买买。</p>
毕竟未来五年内,45纳米都是主流芯片。</p>
而28纳米和20纳米,都只是少量的旗舰芯片,只占少数。</p>
相反,更多的芯片都是物美价廉的45纳米。</p>
国产光刻机若是能量产45纳米,都会很有市场。</p>
但若是十年后才推出45纳米的国产光刻机,那就难了。</p>
毕竟十年后的45纳米,是真的没法用。</p>
赵老话锋一转:“不过你们低调归低调,但该有的奖励一点不少。”</p>
“今后星逸半导体的芯片,全部免税。”</p>
“星逸半导体盈利前五年,全部免税!”</p>
“此外,之前小秦和你对赌,2014年年底前,星逸半导若是能成功量产40nm,良品率超过85%,再送一个12寸晶圆厂。”</p>
“结果你们提前实现,我们也会提前兑付,并且给你们做到月产10万片晶圆的超大晶圆厂!”</p>
“谢谢领导。”王逸心情大好,这才是他最需要的。</p>
也是胡老最期待的。</p>
眼下的晶圆厂,目前已经全部交付,但月产能也才2.5万片。</p>
一片晶圆能切出640颗鲲鹏702芯片,按照90%的良品率计算,也就576颗优质芯片。</p>
一个月也就1440万颗鲲鹏702。</p>
如果单款手机用,完全够用。</p>
可问题是,xphone 2、xphone 1pro、星逸平板X1pro、星逸电视X40、x50,都要用。</p>
那就根本不够用了啊!</p>
眼下xphone 2的月销量都在千万,加上水货,1500万都不够。</p>
这就难整了。</p>
可以说,现在的星逸半导体,有厨师,但是没有足够多的灶台,也做不了多少饭!</p>
秦主任笑说:“新晶圆厂的场地,早已规划好了,如今你们量产40纳米,尽快走程序,下个月就能动工!官方大力支持,全力建设,争取两年内全部交付。当然,后续的生产线设备,就得你们自己搞定。”</p>
官方只负责基础建设的投资和地皮的白送。</p>
“两年内吗?那再加上生产线引入,投产,就得2年半三年了,太慢了!”</p>
王逸眉头紧皱。</p>
“怎么?王董是有什么难处?”赵老敏锐地察觉出王逸的表情。</p>
王逸叹了口气:“领导,我就有一说一了啊。”</p>
“但说无妨!”</p>
“是这样的,领导,眼下的星逸晶圆厂虽然实现了40纳米工艺的量产,并且良品率达到89%,但产能太少,一个月2.5万片产能,最多生产1440万颗鲲鹏702。”</p>
“这个产量听起来不少了对吧?”</p>
“但实际上,光xphone 2一款手机都不够用!”</p>
“眼下xphone 2的销量在1500万台以上,xphone 1pro的销量也在1000万台左右。我们想实现自研自产芯片全面替代,都不够啊!”</p>
“更别说,还有星逸平板X1pro,星逸电视X40、X50,也需要鲲鹏702。”</p>
“明年千元机量产,将搭载鲲鹏700,鲲鹏700也得量产,并且要照着年产一亿去。”</p>
“再加上翼龙3000基带,也可以量产一些对外出售。”</p>
“全部加起来,未来一年,星逸科技的芯片需求将超过3亿片。”</p>
“而眼下的星逸晶圆厂一年最多能生产1.7亿片,还有1.5亿以上的产能空缺。”</p>
“这……”</p>
赵老和秦主任都怔住了。</p>
完全想不到王逸的野心那么大,想不到星逸科技的芯片需求那么高。</p>
可想想也正常。</p>
明年四核的无界千元机999起,必然卖爆,销量破亿有希望,就要一亿颗鲲鹏700芯片。</p>
星逸新旗舰手机,加上今年的xphone 1pro、xphone 2,三款机型加起来,销量破亿毫无压力。</p>
星逸平板全球开售,旧款+新款,明年销量突破6000万没压力。</p>
星逸电视新旧多款机型加起来,年销五千万也没压力。</p>
此外,3G基带翼龙3000,也可以对外开售,华为等客户采购,一年数千万同样没压力。</p>
全部加起来3.5亿都有可能。</p>
星逸晶圆厂产能才1.728亿颗芯片,根本不够!</p>
差着一半呢!</p>
至于第二大晶圆厂,月产十万片,年产120万片,若是用来生产鲲鹏702,年产6.912亿片。</p>
再加上星逸晶圆厂一厂,总产能将高达8.64亿颗。</p>
届时产能足够用了,甚至根本用不了,还能对外代工。</p>
但那都是两三年后的事情,可眼下,未来一年,都不够用。</p>
根本不够用!</p>
远水解不了近渴。</p>
赵老陷入沉思:“王董,你说的很对,眼下星逸科技需要的不是两三年后的超大晶圆厂,而是能够迅速投产的小晶圆厂。”</p>
“因此,我决定将第二个月产10万片的晶圆厂进行拆分。分成若干个小晶圆厂,提升交付时间。”</p>
月产10万片的超大晶圆厂,建成就得两年,投产得两年半到三年。</p>
可若分成月产两三万片的小晶圆厂,那就容易了,半年左右就能交付,一年内就能投产了。</p>
“不过这依旧太慢了。”一直沉默的秦主任,突然开口:</p>
“赵老,中芯国际那边,不是投建的晶圆厂太多,入不敷出,年年亏损吗?咱们大可以直接出钱,收购一个,转给星逸科技。”</p>
前几年中芯国际为了讨好地方,疯狂扩张,建厂。</p>
在帝都投建了12英寸晶圆厂,中芯国际的大本营魔都不高兴了,于是老张又在魔都投建了12英寸新厂!</p>
魔都、帝都都有了,深市也得投建吧?</p>
结果就是,中芯国际的晶圆厂越建越多,8英寸线的产能还没拉满,12英寸线又投产了……</p>
帝都12英寸晶圆厂,代管汉城12英寸晶圆厂,魔都12英寸晶圆厂,深市……</p>
典型的差生工厂多。</p>
用不了,根本用不了!</p>
(本章完)</p>
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