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月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37章 解缙的震惊,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,见月明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第337章解缙的震惊</p>

方孝孺来到泰宁县,一路也在观察本地的民情。</p>

学问深厚,并不一定就是个合格的官吏。</p>

执政能力如何,还要看辖区的治理情况。</p>

他今日过来,除了想见一见笔友,还有个目的是考察对方为官的能力。</p>

如果解缙有治政的能力,且态度端正,方孝孺准备拉他一把。</p>

如果对方没有这方面的能力,或者心态不行,那以后双方的关系也就止于学术交流了。</p>

进入泰宁县,第一印象就是很穷,这一点方孝孺已经习以为常。</p>

苦寒之地不是说笑的。</p>

除了几个贸易城市,整个辽东的经济情况都不理想。</p>

现在还好,至少总体环境是太平的,以前动乱年代情况更惨。</p>

这是陈景恪提出的建议。</p>

方孝孺观察见到的每一個百姓,发现大家虽然保持警惕,但脸上的神情总体还是很平和的。</p>

时不时还能看到,有百姓扛着皮货往城里走。</p>

虽然都是穷,但穷和穷还是不一样的。</p>

之后方孝孺又观察了其他方面的情况,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。</p>

不过有一点还是挺出乎他意料的,本以为解缙这样的饱学之士,会在辖区大力推广教育。</p>

仅此一点就能看得出,本地的官吏是个能吏。</p>

“辽东之地数百年动乱民不聊生,最需要的是恢复生产是填饱肚子。”</p>

那名吏员就将情况讲了一遍。</p>

看来解缙不是只懂治学不懂治国的腐儒。</p>

当年朝廷收复辽东,局势稍稍稳定之后,就下令在这里推广大豆和水稻种植。</p>

推广的正是渤海稻。</p>

运送皮货,那都是一群打手护着才行,否则走不远就会被抢。</p>

除了一座不大的县学,基本没有建别的书院。</p>

“解缙没有盲目的兴文教,恰恰是务实之举。”</p>

本地出了有学问的人,那就能教出更多有学问的人,文风慢慢的就会变得浓厚。</p>

东北的民风,就是这么剽悍。</p>

事实上并没有。</p>

要搁以前,百姓很少有敢出行的,偶尔出来也是神情紧张。</p>

方孝孺笑道:“不过他毕竟是读书人,不可能什么都不做,所以建了县学。”</p>

叶云流不解的道:“老师为何如此说?兴文教有什么不对吗?”</p>

方孝孺趁机教育道:“兴文教自然没错,还是惠及一地万代的善政。”</p>

“如果能教出一二人才,更会使本地受用无穷。”</p>

南方的文风鼎盛,就是这么慢慢形成的。</p>

叶云流恍然大悟,行礼道:“弟子明白了,谢老师教导。”</p>

他的大名还是很好使的,听说是大儒方孝孺前来拜访,那吏员非常激动。</p>

“然而先贤有言,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。”</p>

“此时兴文教,只会浪费民力和财力,事倍而功半。”</p>

不得已,只能找到一名官吏亮明了自己的身份。</p>

然后就将解缙的去向告诉了他:“县尊去城西的庄园,查看稻苗的长势去了。”</p>

现在百姓神情平和,三五个人就敢背着货进城,说明这里的治安非常稳定。</p>

百姓提起县令,多是赞美之词。</p>

大豆就不说了,重点是水稻。</p>

方孝孺好奇的道:“哦,稻苗?能给我说说是怎么回事吗?”</p>

“待将来本地富足,文教自然就会兴起。”</p>

“读书是吃饱穿暖之后才会去考虑的事情。”</p>

这说明当地的治安不错。</p>

“将县学建好,就是种下了一颗种子。”</p>

这反而让方孝孺更加高看了他一眼:“不错,是个务实之人。”</p>

方孝孺本以为解缙不是在县衙,就是在县学,结果两个地方都去了,还是没找到人。</p>

只是因为数百年的动乱,渤海稻未能得到系统的培育。</p>

种子非但没有得到改良反而退化了,目前的产量只有一石出头。</p>

如果是两季稻,这个产量勉强还能说得过去。</p>

可东北的气候一年只能种一季,这产量就不行了。</p>

培育改良稻种就成了关键。</p>

但在这个年代,改良稻种缺乏系统的技术。</p>

只能采用两种办法。</p>

一种是民间推广种植,靠百姓在实践中自发的改良。</p>

说白了就是碰运气,运气好产量就提高了。</p>

另一种就是在有条件的地方,人工改良稻种。</p>

将全国各地的稻种拿过来进行育种,然后和渤海稻杂交培育。</p>

期望能出现耐寒高产的新稻种。</p>

这里所谓的杂交稻,并不是前世袁老他们的杂交技术,在古代这是不现实的。</p>

古代的杂交育种技术非常原始,就是把不同种类的稻谷种植在一起,靠自然杂交。</p>

然后挑选其中的优良植株留种,继续种植,直到其性状稳定下来。</p>

得到的就是比较原始的杂交水稻。</p>

此法效率自然很低,但也是没办法的办法。</p>

宋朝时期就是靠着这种技术,把占城稻和本土南方水稻杂交,培育出了生长周期短口感好产量高的水稻。</p>

这种水稻在中国广为种植,直到数百年后,袁老他们的杂交水稻出现才退出市场。</p>

现在陈景恪就是希望复刻这个经验,培育出高产的东北水稻。</p>

至于口感什么的,眼下并不在考虑范围内。</p>

这种人工培育基地在辽东有七八处。</p>

只是……怎么说呢,这里毕竟新收复不久人心不稳。</p>

而且在这里种植水稻,需要在室内育苗,成本非常高。</p>

即便如此,南方的稻种在这里也很难正常存活。</p>

高昂的成本,让很多育种基地名存实亡。</p>

泰宁县本没有培育基地,解缙上任后听说隔壁县有一个,且不被重视。</p>

就去要了过来。</p>

隔壁县令正拿这个烫手山芋头疼,得知有人愿意接手,就打包将技术员和稻种全都送了过来。</p>

之后解缙专门拨出一块肥沃的土地,并找来数十名有经验的老农加入,一起研究稻种。</p>

他本人也是每隔几天就亲自去查看情况。</p>

得知此事,方孝孺对解缙就更加的满意了。</p>

这不但是个务实之人,还是个有想法有行动力的人。</p>

不论他是真的单纯为了良种,还是将其视为晋身的资本,都无所谓。</p>

他能看出其中的价值,并支持去做,就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。</p>

这才是最重要的。</p>

拒绝了吏员去找回解缙的提议,问清试验田所在,方孝孺就带着叶云流赶了过去。</p>

到了目的地,远远就看到一洼洼水田,里面生长着绿油油的稻苗。</p>

每一块稻田里,都有几名老农在忙碌。</p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魔法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鳏夫的文娱

乱写者

山野乱

两小无猜

足球:大器晚成,从莱斯特城开始

牧安南

从洪荒开辟低武世界

8月12

傻子,求你,来弄死我吧!

丙巳

穿成宫远徵姐姐后,我摆烂了!

寒鸦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