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2章 徐允恭的见闻
见月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92章 徐允恭的见闻,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,见月明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他就在北平推行起了新政——经过他改良之后的新政。</p>
再加上,这里是去草原和东北的陆上交通要道,地理条件优渥,发展的自然就快。</p>
一个和尚竟然有如此大的才能,实在让人惊叹敬佩。</p>
徐允恭决定亲自去拜访这个能人。</p>
燕王府的人听说是徐大公子驾到,自然非常恭敬。</p>
然后就告诉他,道衍陪着白郎中去了官厅山。</p>
朝廷准备在那里修建一座水库,他陪着勘探环境去了。</p>
听到白郎中,徐允恭眼睛一亮,决定立即去官厅山。</p>
白郎中就是白英,是大明最忙的人之一了。</p>
一年四季基本都在全国各地奔波。</p>
梳理几大河流的水系,对现有的河道布局进行调整,使水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。</p>
修缮堤坝、水库等等,都是他的工作范畴。</p>
前年他就去过辽东,对辽河进行了治理。</p>
辽河是辽东最重要的河流之一,辽东的辽字就是这么来的。</p>
然而这条河流带给当地百姓更多的是苦难。</p>
每到夏季辽河就会泛滥,下游方圆七八百里都会变成水泽。</p>
不但严重威胁当地百姓的生命安全,还阻碍了交通。</p>
白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奉命去梳理辽河水系。</p>
徐允恭亲自去保护他的安全。</p>
作为护卫,徐允恭陪他走遍了辽河水系,亲眼目睹了他是如何的呕心沥血。</p>
对他,自然发自内心的敬佩。</p>
按照他的方案进行治理,现在辽河已经被束缚住。</p>
下游的水泽,变成了肥沃的平原。</p>
朝廷在辽河平原上建了一座城,命名为白辽城。</p>
以此表彰他的功绩。</p>
而当地百姓也自发为他建了生祠。</p>
在别处给活人建生祠,会被朝廷打击。</p>
但辽东这块地方,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。</p>
而且当地衙门还发现,只要一提到白英的名字,百姓马上就变得通情达理了。</p>
以至于现在,他们有啥政策推行不下去,总把白英拿出来安抚百姓。</p>
这一招还非常好使。</p>
言归正传。</p>
得知白英在这里,徐允恭自然不能不去见一见。</p>
问清楚官厅山的位置,就带着人赶了过去。</p>
成功在一座峡谷里见到了本人。</p>
白英今年才不到四十岁,可看起来犹如五六十岁的老汉。</p>
见过礼之后,徐允恭有些激动的说道:</p>
“白郎中,你要保重身体啊。”</p>
白英笑道:“谢徐将军关心,这座水库设计好,我就可以好好歇歇了。”</p>
见他不解的样子,就解释道:“朝廷要修书,不只是百家经典,还有百工技艺。”</p>
“治水也包括其中。”</p>
“陈伴读让我协助修书,可不就是要好好休息了吗。”</p>
徐允恭还是第一次听说修书的事情,不过他并不关心此事,而是笑道:</p>
“那再好不过了,要论治水,这天下还有谁能比得过你。”</p>
“正好一边修书,一边修养身体。”</p>
之后徐允恭又和道衍打起了招呼:</p>
“数年不见,大师风采更胜往昔啊。”</p>
道衍淡淡的笑道:“阿弥陀佛,徐将军谬赞了……”</p>
“倒是要恭喜徐将军,出师了……”</p>
道衍的变化确实不大,咋一看和七八年前并无区别。</p>
就好像时光从未在他身上留下过痕迹一般。</p>
变化当然也有,那就是比以前更加的从容。</p>
在道衍看来,徐允恭的变化很大。</p>
几年前那次相见,徐允恭还显得稚嫩。</p>
现在的他神情沉着冷静,并不算特别魁梧的身上,带着一股自信和肃杀之气。</p>
有点盛年徐达的影子。</p>
显然,这些年的军旅生涯,使他得到了足够的磨砺。</p>
跟随长辈学习的理论知识,都融会于胸,成为了自己的用兵之道。</p>
寒暄了几句之后,三人就转而聊起了正事。</p>
先聊的自然是脚下的官厅山。</p>
经过白英介绍,徐允恭才知道具体情况。</p>
北平的情况和辽河流域非常相似。</p>
虽然下游有大片的平原,河流也非常多,但水量分部非常不均匀。</p>
少雨的季节,河流干涸,下游陷入干旱。</p>
多雨的季节,下游就变成沼泽。</p>
北平坐拥广大平原,农业却始终发展不起来,与此有直接关系。</p>
“这几年北平发展的不错,有足够的资源支撑大项目。”</p>
“陈伴读就建议在官厅山修建水库,调解全年的水量。”</p>
徐允恭还没有开口,道衍却先说道:</p>
“北平下游每年都会经历洪涝灾害,无数百姓受困于此,且严重制约了当地发展。”</p>
“我想过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,却一直不得要领。”</p>
“没想到陈伴读远在洛阳,却能熟悉的掌握这里的一切,还能想到解决的办法。”</p>
“实在让老衲佩服。”</p>
白英就更别提了,语气充满了敬仰:</p>
“陈伴读胸怀天下,黄河、淮水、珠江、辽河……现在的北平……”</p>
“所有的问题,他都娴熟于心,并且还知道解决之法。”</p>
“我能有今日成就,全靠他的指点啊。”</p>
“只是他不愿居功,才让我享受了这些功劳。”</p>
听到别人夸奖他,徐允恭也心有荣焉。</p>
毕竟那是自己兄弟啊……</p>
至少曾经是。</p>
至于以后……总之是自己对不起他啊。</p>
道衍和白英两人逮着陈景恪吹捧了好一会儿,能看得出他们都是发自信心的敬佩他。</p>
区别是,白英侧重点在治水和谦虚方面。</p>
而道衍的侧重点,则是高瞻远瞩的能力。</p>
见过两人之后,徐允恭本来想就此回京的。</p>
哪知道道衍却说,他在这里等待燕王回京述职,不妨多等几天,大家一块儿回去。</p>
徐允恭很是惊讶,这时候回京述职?</p>
莫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?</p>
道衍也没有瞒他,直接告诉他朝廷准备对天竺动手了,招燕王回去商量此事。</p>
徐允恭更震惊了,怎么好好的,突然要对天竺动手了?</p>
不是要休养生息吗?</p>
只是道衍也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,无法回答他的问题。</p>
有了此事,徐允恭也不着急回京了,就留在这里陪白英一起勘探官厅山地形。</p>
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