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落未敢愁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41章 徐元直釜底抽薪,诸葛亮成及时雨!,蜀汉,雨落未敢愁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第241章 徐元直釜底抽薪,诸葛亮成及时雨!</p>
宛城。</p>
商盟府衙,三层高楼之上,正有一中年文士,正在远眺着宛城外的风景。</p>
春日,大地恢复生机,原野展现出一片勃勃生机。</p>
翠绿的青草铺展开来,仿佛一块块柔软的绿色地毯,随风摇曳。</p>
远处,炊烟从村庄里升起,弥漫在空中,带着一股家常的香气。</p>
百姓们充满生气地忙碌着,田地里耕耘的农民,正挥洒着汗水,而他们的孩童,则在原野奔跑嬉戏。</p>
‘殿下的安民之策,在南阳起了作用了。’</p>
高台之上,徐庶负手而立,面容清秀而略带书卷气息。略显瘦削的脸庞,轮廓柔和而精致,宛如琴瑟和谐的音符。浅浅的眉毛弯曲高挑,微微上扬,流露出一抹淡淡的思索之意。</p>
尤其是他的双眼清澈明亮,深邃如星空,透露出聪慧和睿智。</p>
原本的南阳,先是被大水淹过一次,又数次遭逢战火洗礼,接着境内匪患不断,百姓那是死伤过半,粮草亦是被搜刮殆尽,百姓疲敝,就快要到人相食的地步了。</p>
正是因为殿下收心南阳士族,重视农业,打击贪腐,发展商盟,迁移百姓,充实南阳人丁,这才有如今南阳繁盛的局面。</p>
“先生,殿下的密信到了。”</p>
徐庶心思飘远,此刻,楼下却走上一个皂吏,双手捧着一策书信。</p>
“哦?”</p>
闻此言,徐庶马上就精神起来了。</p>
他匆匆接过皂吏手上的书信,打开一看,上面只有四个大字:</p>
先生自裁!</p>
这个自裁,自然不是自杀的意思,而是自行决定的意思。</p>
徐庶的发髻整齐地束在头顶,一缕黑发从髻间轻轻垂落,抚于额前,显得干净利落。</p>
但此刻,他的眉头微皱,心里想道:殿下这是什么意思呢?</p>
“殿下的书信来了,先生为何还愁眉苦脸?”</p>
宗子卿从二楼走上来,先是对着徐庶行了一礼。</p>
“子卿且看,殿下这意思,是?”</p>
宗子卿看了那四个字,先是迷糊,接着轻轻一笑,说道:“既是先生自裁,那便是殿下将商盟之事,全权交由先生了,如今局面,便靠先生力挽狂澜了。”</p>
只是这狂澜,不是那么好挽的。</p>
徐庶苦笑一声,摇头问道:“子卿以为我该如何?”</p>
臧霸谋逆,已成事实。</p>
原本商盟能够在魏国境内行商,便是打着臧霸的招牌,魏国境内的商队,也是由臧霸派人护卫的。</p>
现在臧霸谋逆了,这个招牌自然就不行了。</p>
明面上的行商,已经断绝了一个多月了。</p>
当然</p>
之所以说是明面上的行商断绝了,不说是行商断绝了。</p>
是因为在商盟巨利之下,有人铤而走险前去走私。</p>
琉璃物件,美瓷,香水</p>
这些在魏国境内太畅销了。</p>
倒卖之下,五六倍的利润便赚来了。</p>
便是要杀头,也阻止不了那些胆大包天的人想要发财。</p>
但.</p>
仅仅是走私,满足不了商盟的胃口。</p>
自然也满足不了南阳士族的胃口。</p>
魏国方面的生意断绝月余,分红变少,南阳士族也坐不住了。</p>
俗话说,过惯了好日子,你突然让他过苦日子,这人能受得了吗?</p>
不少士族,已经是开始给宗子卿上压力了。</p>
当然</p>
也不仅仅只是上压力,他们同时也发动自己的关系网,在魏国中联系到了不少的买家。</p>
其中有几个,招牌可是响亮得很!</p>
毕竟商盟的利润,实在是太大了。</p>
臧霸有商盟之利,便能用财帛收买徐州、青州豪强,让其为他所用,这叛乱,才能一呼百应。</p>
除了自家的名声之外,完全是砸钱砸出来的。</p>
面对这巨利,即便是冒一定的风险,还是有人想要接替臧霸,吃下这块肉。</p>
“若是论到生意稳妥,那这个生意,自然要交给曹家人、夏侯家的人来做,那自然是最稳妥的,但给了这些人做,便起不到殿下用商盟引魏国之乱的目的,那商盟便变成了单纯牟利的工具了。”</p>
单说牟利,那也还行。</p>
但关键是,必要一些物资,能不能兑换到?</p>
譬如说粮草,譬如说做弓弩的牛筋,譬如说西域良马此类的物品。</p>
“其实我已经有个人选了。”</p>
徐庶在一边幽幽的说道。</p>
人选?</p>
宗子卿愣了一下,问道:“这个人选,是何人?”</p>
“曹丕之弟,万户侯曹彰!”</p>
“黄须儿?”</p>
宗子卿眼神闪烁,却是说道:“他不是就国了?在魏国中,还有如此影响力?”</p>
曹丕即王位,曹彰与诸侯各去自己的封国,曹丕颁布诏书说:“古代帝王之道,用功勋来使亲人和睦,并分封母弟,建立邦国以继承家业,所以能保卫大宗,抵御侵略,防止灾难。曹彰以前奉命北伐,平定朔方的土地,功勋盛大,给他增加食邑五千户,连同以前的共一万户。”</p>
别看是万户侯,又是曹丕亲弟,然而曹魏的封国制度,那是懂的都懂。</p>
在封建制度下,被分封者本人本应在自己所属的土地上拥有较大的权力,不仅能够统领封国内部的军队和人民,同时还可以自行设置封国内部的属官,日常生活上虽然比不上皇室,但说是荣华富贵也是毫无问题。</p>
然而,曹魏时期的封建却是“魏之王公,既徒有国土之名,而无社稷之实”的景象。</p>
对这些被分封的宗室子弟来说,他们甚至连生活基本的物质需求都难以得到保障。</p>
曹植在其《迁都赋序》中便如此抱怨:“连遇瘠土,衣食不继。”</p>
值得一提的是,或许是由于早年与曹丕争储的原因,导致曹植在诸王中被针对得最为严重,他的抱怨也变得相对来说更为频繁。</p>
至于参政和领兵的权力,对于这些宗室子弟来说更是可望而不可及,甚至连仅有的用以装饰门面的士兵也往往被政府征召过去,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。</p>
以曹植为例,即便他封国内部的军队陷入“惟尚有小儿七八岁已上、十六岁已还,三十余人”的窘境,魏明帝曹叡仍然选择继续征召他的军队。</p>
一般来说,当一个诸侯被分封到某一地区之后,自然需要在当地展开一定程度的经营才能够培育出自己的势力,也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当地的发展。</p>
但是,对于曹魏诸王们来说,这一点却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。</p>
纵观整个中国历史,曹魏时期的诸王们到处迁转的频率之高其实也是名列前茅的。</p>
以在曹魏宗室当中素有名声的曹衮为例,在从建安二十一年被封为平乡侯开始,到太和六年被改封为中山王,在十六年的时间里被迁转了五次。</p>
对于曹魏的封国制度,徐庶自然也是心知肚明,但他此刻挑眉一笑,说道:“这不正是我等要选曹彰的理由?”</p>
曹彰何许人也?</p>
黄须儿!</p>
弱冠前喜搏猛虎,臂力过人、不善文章。</p>
成年后率军征讨乌桓,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