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5章 忠臣就是忠臣
花非花月夜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945章 忠臣就是忠臣,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,花非花月夜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结束了。</p>
当长孙无忌一党在朝廷中失势后,王皇后和萧淑妃心中就只剩下恐惧。</p>
只能静静等待未知的恐怖结局。</p>
武曌可不是心慈手软的人,她最喜欢的就是赶尽杀绝,斩草除根。</p>
椒兰殿中。</p>
武曌脸上的光彩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天,宫中的织女正在紧锣密鼓的给她绣皇后的月袍,在册封大典前,新的皇后袍服就要出来。</p>
“薇薇,我终于走到这一步了,十几年了,终于见到了光明,算是没有辜负国师的期望。”</p>
武曌穿着一身大红的仕女服,愈发衬的她肌肤雪白丰润,若单论容颜,她是不如洛君薇的,但她身上由内而外散发的那种摄人心魄的女性魅力,让人完全移不开眼睛。</p>
洛君薇上前给她整理着衣裳,将内衬的襦裙向上提了提,盖住雪白,而后柔声道:“我大唐的仕女服,露的有些太多了,反而不美,洛氏最近改良了一些衣裳,都很是典雅美丽,以后皇后可以试试。”</p>
武曌便笑着点点头,洛君薇又道:“皇后你即将正位中宫,我有些话对你说,外朝的长孙无忌一党,你不要参与其中,如果可以的话,在陛下的面前,稍微劝一劝。</p>
他们都是太宗的忠臣,无论最后下场如何,史书上都会记载一个忠字的,如果伱参与了对他们的落井下石,史书上会留下你的名字,给陛下当刀,也要看形势,这种事不能往前冲。”</p>
武曌脸色肃然起来,她和李治是政治上的盟友,此番不让长孙无忌走,既是李治的意思,也是她的意思,二人都想让长孙无忌死,现在洛君薇这么说,她从中听出了另外的意思。</p>
洛君薇在暗示她,她和李治间的政治同盟,在打垮王皇后、长孙一党后,就结束了,她现在要小心李治了,毕竟现在武曌成为了皇后,成为了阴谋家觊觎的对象。</p>
武曌深吸一口凉气,郑重道:“薇薇,我明白了。”</p>
洛君薇见到武曌听进去,又认真道:“长孙无忌之外,则是王皇后和萧淑妃,我知道你恨不得将二人挫骨扬灰,但没必要,除了白白让你名声损毁,没什么值得去做的。</p>
我建议你让陛下,将太子李忠封到岭南,或者,之前六大王国中的宋国,不是还没人去,让他去哪里,然后将王皇后也流放到那里。</p>
萧淑妃是同理,将她的儿子封出去,然后流放她。</p>
我看她们不会善罢甘休,等到她们造反的时候,那就不是你的事了,自然会有其余没有什么干系的官员出手将之诛灭。</p>
这件事就和你没有关系,如果她们不造反,那也无所谓,数千里外,又不给资源,过野人的生活,就让她们自生自灭吧。”</p>
武曌从洛君薇的话中,听到了浓浓的回护,洛氏记载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史书,关于史书会怎么写,再清楚不过,洛君薇已经开始考虑日后她在史书上的名声了。</p>
洛君薇不希望她背上构陷忠良、残忍嗜杀的名声,尤其是给李治背锅,那就更没必要了。</p>
武曌伸手将洛君薇柔弱无骨的身子一把抱住,蹭一蹭肤如凝脂的俏脸,笑道:“区区王皇后、萧淑妃,就算放她们一条性命,日后胆敢跳梁,也能再轻而易举的弄死。”</p>
……</p>
在永徽六年的元月,一道诏令从帝国中心太极殿发出。</p>
“王皇后、萧淑妃悖毒,致使六宫不安,阴阳失序,废为庶人,王皇后流放宋国,萧淑妃流放楚国。</p>
太子李忠,改封宋王,岭南以南,俱为国土,雍王李廉,改封楚王,天竺之地,俱为国土,即刻启程,不得延误。”</p>
子以母贵,子以母亡。</p>
这并不是李治的本意,但他却不得不这么做,在他决定废黜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时候,当初为他向长孙无忌冲锋陷阵的那些大臣,就调转枪头,或者明示,或者暗示,太子和雍王,不能再留在长安乃至于中原了。</p>
李治很痛苦,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的是洛君卓,在彷徨之后,他只能询问洛君卓,“紫阳,朕直到太子之位是保不住的,但朕贵为天子,难道就真的不能让自己的儿子留在中原吗?”</p>
洛君卓没有说很多废话,只幽幽道:“陛下,当初先帝想要将您立为太子,您还记得先帝做了什么吗?”</p>
李治一下子哑然,当初三个嫡子加上李恪,最终只有他还在中原,尤其是他的皇兄承乾,远赴万里外,现在根本就没人知道他在哪里,上次和朝廷通信还是永徽三年的时候。</p>
他知道想要保住自己儿子的命,大概分封出去才是最好的选择,留在中原,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被会打击报复,于是才有了上述那道诏令。</p>
这一次的分封,就非常的仓促,和李承乾以及李泰的分封相比较起来,得到的东西,恐怕就连十分之一都没有。</p>
说是宋王和楚王,说是六大王之一,但实际上,二人到了封地之后,最关键的事情,应该是活下来,甚至说得不好听点,先在路上活下来再说。</p>
没人去在意仓皇上路的宗王,现在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是,新的大唐皇后,武曌!</p>
武曌被立为皇后,最为激动和兴奋的人,并不是武曌,而是李治。</p>
通过立皇后这件事,李治彻底感受到了,自己身为天子所拥有的权力,他成功的将权力,从长孙无忌手中夺了回来。</p>
武曌就是他最好的作品,只要他愿意,他完全可以让一个曾经的宫女,一步步成长到现在的程度。</p>
长孙无忌一党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幕,频繁的请求致仕,但李治不答应,武曌则不再对此发言,李治以为武曌是成为了皇后,过于激动,所以并不曾太过在意,依旧兴致勃勃的看着长孙无忌焦急、忧虑,他乐此不疲。</p>
对于天子的行为洛玄凌就当作没看见,当初长孙无忌让天子受了那么多气,总要让天子还回去的,这世上没有臣子欺负完天子,却不允许天子欺负回去的道理。</p>
武曌的册封大典很是盛大,不仅仅有内外的朝官和命妇,还有无数外国的使节,除了那些不便前来的,比如辽东和齐国的官吏就正在准备和扶桑的第三次战争,齐王李泰的王宫也已经从半岛搬迁到了扶桑岛上。</p>
当然现在已经不叫扶桑了。</p>
李泰这个人比较有艺术细胞,他将所有岛屿都改了名字,最大的一块土地为蓬莱(本州),北边的那一块叫做瀛洲(北海道),南边的那一块叫做方丈(九州),也就是度过海域登录的岛屿,剩下的最一小块,叫做齐王领(四国),是他给未来的自己划的游乐区。</p>
没错,虽然现在才刚刚登录方丈岛没几年,但李泰已经把整个这里都视为自己的土地了。</p>
李恪派遣使者向武曌朝贺,至于他真正在想什么,则没有人知道,这位宗王这些年在漠北,一直都在整肃诸部落,清剿那些叛乱的部落,让许多人颇为不安。</p>
武曌有多么的风光无限,长孙无忌就有多么的恐惧。</p>
尤其是当褚遂良在岭南郁郁而终之后,他心头的恐惧完全难以言表,他感觉自己在滑向一个黑暗的深渊。</p>
曾经的功劳并不能成为一丁点的护身符,自己的这个外甥,和他的父亲完全是两类人。</p>
李世民勇敢坚定,但却充满人情味,李治有些软弱,但心底却无情,他是李治的亲舅舅,却直到现在才看清一点,在这一点上,尚且不如洛君卓这个小辈。</p>
洛君卓早在李治还仅仅是太子的时候,就已经知晓李治的性格,所以这些年来,一直都谨小慎微,而且在李治面前,很少说话,只闷头做事,就连建议都不怎么提,这就是武曌有洛君薇提意见,而洛君卓却说话委婉的缘故。</p>
在壮阔的皇后册封大典结束后,朝中文武都将目光落在了长孙无忌身上,现在就是看天子如何处理长孙无忌的时候了。</p>
天子比所有人想象的都更加迫不及待,在当初对抗长孙无忌的一批大臣都成功拜相之后,很快针对长孙无忌的行动就开始了。</p>
针对长孙无忌这样的功臣,普通之事是没有用的,只有大案,比如谋反。</p>
在古代这种法制极度不健全的社会中,谋反这种罪名,就算是没有实据,也能够让大多数官员吃不了兜着走,甚至直接死。</p>
酷吏所需要掌握的一项本领,就是要会罗织罪名,毕竟定罪所需要的仅仅是口供以及物证,如果皇帝真的想要办一个人,甚至只需要口供,而口供这种东西,在大记忆恢复术面前,想要多少就有多少。</p>
按理说是谁主张谁举证,但实际上,这却是一件相当自由心证的事情,只要一个官员一攀咬,那基本上半只脚就踏进了鬼门关。</p>
历史上的每次大案,都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属于无辜受牵连,每次大案都变成借机打击政敌的手段,一批批的官员都在一次次的大案之中被杀。</p>
贞观年间被人怀念,就是因为李世民很少搞大案,他心知一旦搞起大案,就不是他能够停下来的,只有杀够人,才会停下,而且搞大案会深深伤害政治风气,会撕裂政治底线。</p>
大案通常都是党争决胜的终局,但大案却不是党争的结束,而是更激烈的党争,只要有人开了一个将对方置于死地的头,那就不要指望后面的人能将国朝置于个人之上。</p>
洛氏执政总能有比较好的结果,是因为洛氏不怕党争,洛氏知道自己就算是最差,也就是失去权力,到不了死的那一步,但其他人做不到。</p>
……</p>
太极殿中。</p>
很是寂静,李治满脸震惊的听着许敬宗汇报,“陛下,赵国公谋反看来是确定的,臣请陛下下令,抓捕赵国公,明正典刑。”</p>
李治感慨着、震惊着,“赵国公乃是国朝宗戚,怎么可能造反呢?爱卿,朕如果如此草率的去抓捕他,天下人该要如何去看待朕呢?爱卿还是好好去查一番吧,不要让朕陷于不义之地啊。”</p>
许敬宗一听就懂了,天子不是不让自己查,而是让自己搞些“真实的证据”出来,以免让自己落于口实,将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堵住。</p>
待许敬宗离开后,李治就对殿中的近臣感慨道:“赵国公怎么会谋反呢?朕实在很是震惊。”</p>
洛君卓没说话,但在离开皇宫后,却急匆匆的进了雍国公府,将今日所发生的事情告知了洛玄凌,洛玄凌听罢,先是沉默片刻,“不知道长孙无忌会被流放到哪里,不知道长孙一党,又会有什么下场。”</p>
“会死!”</p>
洛君卓认真的望着自己的叔父,而后再次斩钉截铁的说道:“长孙无忌会死,和他共为一党的宰相,都要死,作为他门下的长孙氏兄弟、子侄、外甥,都要死,乃至于长孙无忌一党的其他人,都会死,其他家眷会被流放,褚遂良死的早,但依旧会被罢黜之前的官职。”</p>
他二十多岁,此刻说话,却如同从地狱中走出的鬼神,幽幽寒冷,让洛玄凌也不禁有些寒意,“君卓,你来我这里,是想要我做什么?”</p>
洛君卓俯首道:“叔父,长孙无忌不能死,杀死顾命大臣,乃至于残酷的对待长孙一族,对社稷不是好事,对陛下也不是好事,他现在被愤怒冲昏了头脑,但小侄却不能看着他走进深坑中,现在只有叔父您能够阻止陛下了。”</p>
洛玄凌望着洛君卓,良久后才缓缓说道:“你这一代的洛氏子,运气不好,我当初侍奉的是先帝,而你们却只能侍奉当今陛下,你的请求我答应了。”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