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镇国公(3)
两广总督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章 镇国公(3),长生: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,两广总督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第3章 镇国公(3)</p>
第3章 镇国公(3)</p>
禁军二十六卫,正式创立之初只有十二卫,经永乐和宣德两朝的扩充之后,才达到二十六卫的规模。</p>
每个卫的人数都在五千人以上,二十六卫加起来超过了十万人。</p>
十万人啊,都在杨轩一个人的手里。</p>
可想而知,杨轩的权势到了何种地步。</p>
说是无冕之皇也不为过。</p>
无皇帝的名头,却有皇帝的权力。</p>
纵观大明立国以来,仅此一人。</p>
不仅仅是百官没有想到朱瞻基这份遗诏的份量,就连杨轩本人也没有想到。</p>
可以看到,杨轩整个人都是愣住的。</p>
“侯爷,哦不,镇国公,接旨吧!”王振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杨轩的面前,双手呈着遗诏,面带谄笑。</p>
王振入宫也十余年了,很清楚今日过后,朝堂上下就都是镇国公杨轩一个人说了算了。</p>
加上其在小皇帝那里的分量,若是不给镇国公杨轩留下一个好印象,以后他还怎么在宫里混?</p>
“哦。”</p>
“臣接旨!”听到王振的声音,杨轩回过神,接过旨意。</p>
呼~</p>
他看着手中的遗诏,长长出了口气。</p>
这份遗诏看起来很轻,但实际上却重若万钧。</p>
在朱祁镇亲政之前,整个大明都将在他的肩上扛着。</p>
这份压力,可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。</p>
最重要的是,这份遗诏,展现出了朱瞻基对杨轩的信任。</p>
一般来说,托孤大臣都有好几位,以便相互牵制。</p>
但朱瞻基只是钦点了杨轩这一个托孤大臣。</p>
为的就是让杨轩没有掣肘。</p>
若是按照原来的历史,三杨他们都是托孤大臣。</p>
杨轩的出现,让他们与托孤大臣失之交臂。</p>
王振已经回到了朱祁镇的身边,张太皇太后起身,面向百官,目光最后落在了杨轩的身上。</p>
“遵照先帝遗诏,今后一切都仰仗镇国公了。”</p>
“臣定不负先帝!”杨轩躬身道。</p>
张太皇太后微微颔首,接着又道:“镇国公年事已高,今后朝会便不必站立了。”</p>
“来人。”</p>
“搬把椅子来!”</p>
张太皇太后朝一旁的太监吩咐道。</p>
很快,太监就搬来了一把太师椅,按照张太皇太后的吩咐,放置在了朱祁镇的右手方向。</p>
不过和朱祁镇的距离是要落后于张太皇太后和胡太后的。</p>
“镇国公,请坐!”张太皇太后对杨轩道。</p>
“谢太皇太后!”杨轩躬身行礼,从一旁的台阶上走上,坐在了太师椅上。</p>
下方的百官静静地看着这一幕,神色变幻,心中掀起了滔天骇浪,但最终都归于平静。</p>
通过刚才的一幕,他们已经看出,太皇太后是站在杨轩这边的。</p>
如此一来,杨轩的地位更加不可动摇。</p>
很多看不惯杨轩的人牙都快咬碎了!</p>
不是,他凭什么啊?</p>
这老匹夫凭什么啊?</p>
杨士奇三人相视一眼,皆是看出了彼此眼中的羡慕以及挫败。</p>
大家都姓杨,凭什么你这么优秀?</p>
难道就是因为有个好老丈人吗?</p>
当然,这只不过是他们安慰自己的借口罢了。</p>
当了这么多年官,他们很清楚杨轩的本事。</p>
刚才一番眼神交流,他们也达成了共识,以后决不能与杨轩对着干。</p>
以后就在杨轩的手下老老实实的干活吧!</p>
张辅的心中很是感慨。</p>
镇国公啊!</p>
这可是国公之首,与册封宗室的那种镇国公完全不同。</p>
百官的反应杨轩尽收眼底,张太皇太后也看在眼里。</p>
她并不希望因为这事儿让朝堂分裂。</p>
便开口勉励了一番百官。</p>
尤其是对三杨,说了很多,也画了大饼,体现出重视的同时,也让百官看到希望。</p>
张太皇太后虽身处深宫,但也是具有大智慧的。</p>
果然,在她一番勉励的话说完后,百官的脸色也都好看了不少。</p>
正菜已经上完,接下来就到商议朝政了。</p>
由于上朝之前,杨轩他们就已经在小房间中交流过了。</p>
所以各部门的大佬对于接下来要议政的内容也都有了准备。</p>
杨士奇率先站出来,提出去年就开始调集的军队这一问题。</p>
对于这些大军,杨轩已经有了计较。</p>
“大军不必返回,集结京师,整训过后,再择优与边关将士换防。”</p>
“同时,咱们还可以在京师外,搞一个盛大的阅兵仪式,邀请在大明的各国使臣一同观看。”</p>
“展示我大明强大的同时,震慑宵小。”</p>
“诸位也都知道我大明现在是什么情况,此举,诸位应当理解吧?”</p>
杨轩看着下方的百官,沉声道。</p>
“镇国公所言甚是,此时此刻,正应该震慑一下宵小。”</p>
杨士奇首先表示支持。</p>
杨荣,杨溥,张辅,于谦也站出来表示支持。</p>
不过,户部尚书却站出来说了不同的意见。</p>
虽然没有明确的表示反对,但也说了此举花费巨大,表达了户部的难处。</p>
朱瞻基的丧事,朱祁镇的登基大典,都花了不少钱。</p>
现在的国库,也说不上富裕。</p>
“国库没钱,这是你们户部的事。”</p>
“叫苦的话,不要在我面前说。”</p>
杨轩先训了户部尚书,接着话语一转。</p>
“不过,这段时间,事情多,花费也大。”</p>
“钱嘛,户部出一部分,内帑再出一部分。”</p>
闻言,户部尚书一躬身,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。</p>
他也不是不识大局,但身为户部尚书,职责之内的事他还是要做的。</p>
只是他没有想到,自己成了杨轩用来杀鸡儆猴的鸡了。</p>
他心中有些郁闷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