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镇国公(3)
两广总督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章 镇国公(3),长生: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,两广总督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现在国库虽然像他说的不富裕,但是一两百万两白银还是能拿的出来的。</p>
朱瞻基留下的小金库,钱也不少。</p>
杨轩看过账本,一千万两白银是有的。</p>
毕竟宣德一朝下来,也就最后打了一场大仗,总体上花费不是很大。</p>
再加上现在皇庄一点也不少,这些收益可都是直接进了内帑的。</p>
要知道,整个四//川省,一半左右的土地可都是皇庄,再加上这些年来,明里暗里买的田地,早就不知道有多少了。</p>
可以这么说,整个大明最大的地主,就是皇帝。</p>
除了土地的收益,皇帝还有其他产业收入,所以朱瞻基你这么多年下来,才能攒下这么多钱。</p>
可能就连户部都不知道,朱瞻基的小金库里有多少钱。</p>
不过现在这些钱都归杨轩调配。</p>
见户部尚书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,杨轩又看了一圈百官,最后目光投向张太皇太后和胡太后。</p>
“太皇太后,太后,您二位还有什么要说的吗?”</p>
他询问两人的意见。</p>
他虽然有朱瞻基给予的绝对权力,辈分也高,但这二位在场,他就不可能越过两人,直接做决定下令。</p>
不然,他和历史上的那些权臣有什么区别。</p>
“哀家不懂这些,不过既然镇国公和诸卿已经商议好了,那就这么办吧!”</p>
张太皇太后开口说道,很给杨轩面子。</p>
至于胡太后,她也是一样的说辞。</p>
现在婆婆在世,她的话语权并不高。</p>
并且,以他的性子,也不喜欢这些。</p>
杨轩点了点头,然后面向百官,道:“既然太皇太后和太后娘娘没什么要说的,那就这么办!”</p>
“接下来涉及到的各部门也要相互配合。”</p>
“是,镇国公!”下方的百官齐声道。</p>
随后,杨轩和百官便商议起了今年的施政方针。</p>
总体上还是延续朱瞻基时的政策,一切以求稳为主。</p>
对此,百官也都是欣然接受,对杨轩的感观也好了不少。</p>
他们还真怕杨轩一上来就大刀阔斧的搞事。</p>
接着,户部尚书再次站出来,说了今年的各种预算,一些并不合理的花费被杨轩给驳回了。</p>
不过最后下来,杨轩又从内帑拿出来一百二十万两白银填补空缺。</p>
“这些钱是从内帑出的,待各地赋税运抵京师之后,需第一时间还,户部可不要忘了。”</p>
杨轩看着户部尚书说道。</p>
此话一出,百官也是愣住了。</p>
什么时候内帑的钱也需要还了?</p>
自从老朱那个时候开始,不管是皇帝的内帑还是国库,其实都是当做国库用的。</p>
皇帝也没有将内帑和国库分开,都是当做自己的钱在用。</p>
这里要点名批评老朱和朱老四。</p>
“镇国公,此举可没有先例啊?”</p>
户部尚书第一个表示反对。</p>
把运到国库的钱运到内帑,这不是要他的命吗?</p>
每一任户部尚书,不仅要管好国库,还要负责从皇帝的内帑中扣钱。</p>
这都是不成文的规定了。</p>
从皇帝的内帑中扣出的钱越多,这个户部尚书就越受尊敬。</p>
“公是公,私是私,不可混为一谈。”</p>
“此前由于各种原因,内帑与国库的作用其实是一样的。”</p>
“但这种现象并不是什么合理的现象。”</p>
“从此以后,公私要分开。”</p>
“皇室的支出,全由内帑支出,如皇子公主的婚丧嫁娶等,国库不再出一文钱,同样,国家用钱,也不再由内帑出。”</p>
“如皇帝大婚,登基大典,皇后的册封大典此类属于国事的,依然是从国库出钱。”</p>
“若是国库的钱不够用,又想让内帑掏钱,那就以户部的名义打借条。”</p>
“另,皇帝不可将国库的钱用作私用。”</p>
“总之,今日我们就是要商议出一个章程,将国库与内帑分的清清楚楚。”</p>
下方的户部尚书等各部门大员,听到这话,纷纷陷入了沉思。</p>
户部尚书则默默计算着这样分清楚的话,是优是劣?</p>
诚然,这样分清楚之后,皇帝就不能再向国库伸手了,每年也能节省下不少钱,但同样,户部也不能再向内帑伸手了。</p>
要钱就得打借条。</p>
完事儿还得还!</p>
不还?那下次就别想借了!</p>
沉默中,各部官员的目光基本上都在户部尚书的身上,看着后者浑身不自在。</p>
从长远来看,这样公私分明是好的,但自古以来,大家都把内帑当成是第二个国库,只是这个“国库”的管理员是皇帝罢了。</p>
现在突然说要分这么清楚,就……挺不习惯的。</p>
“户部还有什么要说的吗?”见户部尚书久久不说话,杨轩开口问道。</p>
“镇国公,可否宽容几日时间,下官需要和同僚们好好商议商议。”户部尚书道。</p>
“没问题。”</p>
“就给你们五日时间,五日之后的朝会上要有结果。”杨轩一副很善解人意的样子。</p>
“多谢镇国公体谅!”户部尚书松了口气,他还真怕杨轩现场让他做出决定。</p>
一旦那样,他可就把同僚得罪死了。</p>
杨轩挥了挥手,让户部尚书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。</p>
接着,他又开口:“说到朝会,我想了想,时间还是太早了。”</p>
“卯时(5:00-7:00)就开始了,陛下尚且需要提前半个时辰乃至一个时辰准备,更不用说宫外的官员们了。”</p>
“当然,诸位都是成年人,早起并没有什么,但是陛下年幼,还在长身体中,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健康。”</p>
“所以,我提议,将朝会推迟到巳时,如此陛下也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,也能有充足的精力学习。”</p>
“另,常朝一日一朝也改为五日一朝,大朝会由每月初一十五两次改为每月初一一次。”</p>
“当然,以上并非永制,待陛下亲政理政之后,一切恢复原样。”</p>
“诸位觉得如何?”</p>
这个时代人们的作息习惯遵循的是闻鸡起舞的传统,所以早起体现的是对勤勉的重视。</p>
杨轩若是强硬的要将朝会时间改为永制,不知道会遭受到多大的阻力。</p>
所以,折中一下。</p>
再说了,等以后恢复了,小皇帝也长大了,那个时候他都要下野了,还管这些干什么?</p>
反正他又不用大半夜的起床上朝了。</p>
下方百官听到杨轩的话,一抬头,就看到小皇帝坐在龙椅上昏昏欲睡。</p>
显然,这个年纪的小孩子,大半夜起床,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坚持完整场朝会。</p>
所以,不管是为了小皇帝的身体健康,还是一小部分人为了自己能多睡一会儿,基本上都赞同了杨轩的这个提议。</p>
接着,杨轩又问了一下张太皇太后和胡太后的意见,将此事就这样定了下来。</p>
“好,现在说最后一件事。”</p>
……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