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蛇怪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一百七十章 司马懿,三国之谋伐,玩蛇怪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聊城之围解除之后,袁绍大为震动,亲自领兵南下救援袁尚。
张飞立即撤离聊城,前往龙凑渡口。
趁着袁绍南下的时候,平原的刘备也马上紧锣密鼓地安排撤兵,大量的物资打包带好,放弃平原,战略转移。
因为虽然此战青州军获得了胜利,但袁绍在兵力、财力、粮草、军货仍然占据明显的优势。
冀州军号称带甲之士百万,实际上根据陈暮策反的党人高层推算,袁绍的总兵力约在二十五六万之间,粮草辎重确实很多,不能正面硬拼。
而陈暮又不打算学曹操只是把袁绍击退之后,等袁绍病死再取北方,他是想直接通过一战定胜负,早点把河北拿下。
所以在计谋以及方法上,远要比曹操发动的官渡之战更加复杂,更加需要等待时机与韬略。
数十艘楼船浩浩荡荡地停在了龙凑渡口,刘备、张飞、典韦、臧霸所有的军队集结在此,总计约六万多人,井然有序地开始渡河退到黄河以南。
袁绍军虽然取得了平原国以北的区域,但就如同曹操在官渡之战前,派张辽关羽迎头痛击了颜良,又亲自攻杀文丑一样。
黄忠一战连破五阵斩杀三名敌将,百人将数十名,狠狠地打击了袁军士气,导致袁绍完全不敢追击。
此战黄忠名震天下,特别是袁军各路将领,无不闻风丧胆,畏惧不已。
虽然早在虎牢关之时,黄忠就因为与吕布战平而天下皆知,但这一战可谓是再次平添了几分风头无量。
能在数万大军当中,连斩几名上将首级者又有几人?
别看只是三名校尉,不像关羽那样斩的是颜良、文丑、张郃、高览那个等级的将军。
可如果把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三个万石将军比作元帅。卫将军、前将军、后将军、左将军、右将军等秩中两千石将军比作大将的话。
那么颜良、文丑、张郃、高览那个级别就相当于上将,而黄忠斩杀的苏游、吕旷、尹楷等人,则可以算是中将。
冷兵器时代,有这份战绩。比之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,亦是不遑多让。
因此刘备也是很快上报朝廷,为黄忠请功。
刘虞没有吝啬,在看到如此大的战功之后,立即封黄忠为卢门亭侯,让他跨入了列侯的层次。
只不过职务上依旧是杂号将军,并没有继续往上升。
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。
四征四镇四平四安以及抚军、中军、上军、镇军等重号将军的官职,都是在三国时期,魏蜀吴三国改制后才有的新职务。
在那之前,四征四镇都是杂号将军,甚至到三国时期,只有魏国属于重号将军,吴蜀的四征四镇等也依旧是保留了汉制,属于杂号将军的序列。
除非刘虞重新改制,否则继续沿用汉制的话,很多将领已经不可能往上升了。
因为汉朝重号将军就那么几个,除了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、卫将军、前将军、后将军、左将军、右将军以外,就是五官中郎将、左中郎将、右中郎将、虎贲中郎将、羽林中郎将等。
现在这些将军都被占了名额,比如刘备是青州牧兼卫将军,关羽是前将军,张飞为后将军,陈暮为少府兼右将军,典韦是左将军,其余职位,也由洛阳一些官员担任。
如此一来,包括赵云黄忠张辽这些非刘备集团的草创元老人物,杂号将军基本就已经到头。剩下的,就只能封侯,一路从亭侯乡侯县侯这么升上去。
其实对于汉朝繁乱的将领制度,陈暮也早有改制的想法。里面重号将军、重号校尉、杂号将军、杂号校尉的制度过于混乱,难以统一。
东汉时,校尉同样是高级将领,比如五营校尉,也就是屯骑、步兵、越骑、长水、射声五大校尉,乃是掌控北军精锐,是只听从于直属中郎将以及大将军的高级将领,比之杂号将军地位要高得多。
结果汉末大乱时期,各种各样的杂号将军层出不穷,导致哪怕是重号校尉,也逐渐变成中级军官,位在那些杂号将军之下。
甚至裨将军、偏将军、门牙将军这些最低级杂号将军都要比重号校尉高。
军队没有成型的建制,只会追随特定的将领,军中各级别混乱,上下尊卑之间没有明确统一。这样长久以往,只会越来越混乱,有可能造成明末军镇的情况。
如孙策讨伐江东的时候,只是个折冲校尉,结果手底下一堆郡都尉、太守、将军、校尉。虽然这些人都是孙坚的旧部,所以一个个哪怕官职比孙策高,也依旧忠心拥护孙策。
但也表明了当时军制状况就是大家不认朝廷官职,只认统军将领,一旦将领发生叛乱,对于国家来说,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,像高平陵之变,淮南三叛等,都是因为士兵们只听从于统兵将军的话。
特别是高平陵之变,哪怕司马懿已经被明升暗贬,迁为没有实权的太傅。但以他在军中的威望,再加上儿子司马师担任中护军,等到曹芳曹爽去高平陵拜谒曹叡的时候,轻松发动叛乱控制了整个洛阳,奠定了三马同槽的基础。
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,封建制度的军制一直是个大问题。包括唐朝、宋朝、明朝,在军制上都存在种种弊端,唐朝造成了藩镇;宋朝则阉割得太严重,造成兵不知将,将不知兵;明朝则让边关军镇发展了起来。
封建社会权力高度集中的典范是清朝,不过陈暮可没有兴趣让大汉在封建社会这个错误的制度下继续延续,一条道走到黑,那显然不明智,不破不立,重新洗牌构建新的社会秩序,才是重中之重。
因此在目前他没有达到权力巅峰之前,自然也就无法进行军制改革以及社会变革,或者说,军制改革同样也会成为他将来进行社会变革的一部分。重塑一个时代,仅仅是时间问题而已。
在黄忠率领水师解除了聊城之围后,袁绍也不敢追击,一直过了两个多月,他才重新整顿了军务,慢慢蚕食了平原国黄河以北的大片区域。
龙凑渡口同样也被袁军占据。
只是黄河之上,多有青州水师楼船游弋,且黄河南岸沿线青州军布下重兵把守,袁绍又如何敢轻易过河?
双方隔河相望,平原国大部分百姓都已经迁移,两军于黄河两岸继续保持对峙状态。
永汉二年七月。
这场战争已经打了整整一年了,从永汉元年六月开始,到第二年的七月,两个庞然大物之间,互相各有胜负,依旧没有分出结果。
远在河内,荡阴县,一座三进三出的府邸当中,已是中午时分,烈阳高照。
北方的七月份还是十分炎热,虽然按季节来说,现在已经是仲秋时节,可天气依旧没有要降温的意思,阳光照射在大地上,散发着炽烈的温度,令人心中燥热难安。
穿堂风刮过庭院中的葡萄架,刮过门厅上挂的纱帘,吹得屋檐下的竹马铜铃叮叮当当地响,清脆的声音伴随着阵阵蝉鸣,吵闹不停,更加令人烦躁。
陈暮正在廊下看书,炎热的高温和四面八方的噪音似乎完全不能给他带来一点干扰。手中的书本在他眼中像是孜孜不倦的美妙事物,不会因外界的任何因素,而让他放弃对书本的眷念。
当司马朗进庭院的时候,看到廊下盘坐着一名容颜清秀,岁月似乎在他身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青年。青年身边放着一个果盘,里面装满了果脯,他一边看着书,一边随手捏了块果脯放入嘴中咀嚼。
旁边的侍从看到他进来,正准备向那青年禀报。司马朗很识趣地向侍者比划了一个噤声的手势,示意他不要打扰那位先生看书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