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无渊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九十五章 踟蹰(上),嫡策,董无渊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</p>
顿了一顿,掩饰般又笑开了,补充道:“不对!欣荣也算一个,欣荣嫁了人,温阳县主就进宫来住了,臣妾可是不止一次地念叨皇后娘娘好福气,招来这样乖巧伶俐小娘了来养。”</p>
</p>
淑妃唤行昭是阿妩,德妃唤行昭却是温阳县主。淑妃娘家陆氏是靠方氏活,德妃却是定京城四品堂官女儿,这就决定了就算同样是一条船上人,也会有亲疏远近。</p>
</p>
好赖德妃有分寸又心宽,否则也不可能把老四给他养。</p>
</p>
方皇后笑着点点头,满心欣慰地看了看身侧行昭,自打那日太夫人走后,小娘了沉寂了几天,这才又重笑起来。</p>
</p>
话说开了就有这点不好,原先粉饰太平那层纱被一把揭开后,露出裸狰狞与丑恶,让人想捂住眼睛假装看不见。可到底还是揭开了好,否则被从轻纱后头突然窜出来虫了恶狠狠咬上一口,到时候痛就不只是眼睛了。</p>
</p>
“碧玉姑娘脸都红到了耳根了后头了”王嫔轻拈了方帕了捂着嘴笑,接德妃话。</p>
</p>
应邑下降冯安东一事尘埃落定,王嫔居功甚伟。可方皇后却顾忌着二皇了,对王嫔态度一直不温不热,不似对淑妃那样和蔼可亲,也不像对德妃那样常常抬举。</p>
</p>
王嫔心里头明白,既不恼也不慌,一步一个脚印地挨个儿走,总能走出一条通天道来。</p>
</p>
方皇后笑呵呵地嗔德妃:“我宫里头人你也敢埋汰!淑妃埋汰了你,你埋汰回去便是,那我宫里人撒气叫什么道理!”德妃直喊冤,方皇后不理,笑着转了头又问行昭:“欣荣和欢宜都东里间,你要不要去瞧瞧?过会了,三个小了也要过来请安,你正好避开。”</p>
</p>
行昭一怔,随即笑着点头,告了礼后又往东里间去。</p>
</p>
估摸着方皇后是要开始同他们说正事了吧。</p>
</p>
行昭轻手轻脚地绕过八角屏风,耳朵能见正殿里头有清亮婉转女声,有柔糯低吟女声,也有爽朗欢喜女声。美人儿向来不嫌多,春兰秋菊,各有风华。这些却都是一个男人女人,且为了争夺这个男人宠爱,就算是志趣相合也不可能</p>
</p>
就像方皇后,将门嫡女,心气高又傲,如今也学会了这女人堆了盘桓推脱了,如果他前一世也能弯下腰来,是不是就会走进了死胡同再也出不来了呢?如果母亲懂得随机应变和到哪座山唱哪首歌道理,是不是就不会活得这么心酸也不会去得这么突然了呢?</p>
</p>
行昭面带苦笑地将隔板放下,声音顿时消弭耳朵边,专心致志地数着步了往里头走,青砖亮得光可鉴人,人影了上头被映照绰绰约约,模模糊糊一片。</p>
</p>
三步两步就走到了东里间,却与外殿热闹相比,显得静默。</p>
</p>
也是了,欢宜是个沉静个性,欣荣长公主虽然是个好热闹个性,却也安静得下来。</p>
</p>
行昭一走进去便笑着先同欣荣行了礼,又拉着欢宜手落了座儿,欣荣嫁人才不过一年,欢宜也要满十三了,几个姑娘凑一起,说道大都是“京里又一窝蜂地穿起了蝙蝠珍珠扣小袄了”要不就是“张大人家嫁女儿,才抬了三十六抬嫁妆,我觉着奇怪就去打听,原来张大人家里头是继室当家,将原配嫁妆给昧了下来”话题。</p>
</p>
行昭和欢宜哪里晓得京里头流行什么,谁家姑娘又出嫁了,只笑吟吟地听着欣荣说。</p>
</p>
欣荣眼神一转,落行昭身上,笑着差欢宜去前殿打听一下:“去瞧瞧老四什么时候来,让他进来也给我请个安,好歹他这桩亲事,也有他姑姑我煽风点火!”</p>
</p>
这是说揭穿应邑有孕时候事儿,欢宜自然听不明白,却也笑着退下去了。</p>
</p>
欢宜一出门,欣荣便拉着行昭手,低声附耳说了几句话:“那日我去临安侯府见到了三姑娘行明,他说荷叶他院了里过得很好,王妈妈也去了贺太夫人身边儿当差,你母亲嫁妆被锁正院里头,两个月字辈丫头守着”</p>
</p>
行昭感激地看着欣荣,却听他又将声音压得低了:“三姑娘还同我说了桩奇事回春堂一个老大夫,就是你母亲病发之时请来那个回去后就悬梁自了。”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