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礼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多才多艺的小妹,民国暖色:合肥四姐妹,李礼安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多才多艺的小妹张家四姐妹里,个个都是难得的传奇。元和是丝竹声影里的潋滟回眸,允和是战火烽烟里的亭亭碧草,兆和是湘西桃源里的一抹翠色,最年幼的充和,跟三个姐姐都不太一样。不一样,又一样。身体缓缓流淌的是别无二致的血液,甚至美丽而狭长的眼眸,都出落得如同四张同一位画坛圣手的描摹。

根骨是相同的,而深藏在魂魄里的神,是有所出入的。

你不要守着宝山不识宝呀,像张充和这么一位硕果仅存的世纪老人,一生都是可以入书入画的故事,你可得要逮着空儿就去看看老人家,多听她讲故事。旅美作家苏炜的朋友曾如此相劝,苏炜深以为然,于是根据张充和口述,写过一本《天涯晚笛》,其间的小故事,都是张充和亲身品尝过的,回忆如画卷,又真又美,既诗意且隽永。

充和也是诗意又隽永的女子。白先勇说她能琴棋书画,是个才女。董桥说充和先生送过我一幅墨宝我已然很满足了,我迷她的字迷了好多年。确然,充和的琴、棋、书、画,都堪称一绝。早年间,她跟着朱谟钦先生学书法,解古意。十六岁跟着沈传芷和张传芳学昆曲,抗战时师从沈尹默再学书法,迁居美国后,在耶鲁大学开课书法。书墨一生,素衣芬芳。

她自小被过继给叔祖母,在安徽祖居长大。庭院深深,雨落梧桐,四姐妹里最幼小的妹妹,从此和血脉相连的姐姐们各自分别。她们在华丽的上海和温婉的苏州出落如诗,她独自一人,伴着性情坚韧的老人,在高深的围墙里,被教养成进退有度的小小闺秀。

天一方,水一角。充和温顺乖巧,接受了祖母所有严苛而饱含深意的教育。她三岁就会背唐诗,六岁已经能从头至尾背诵《千字文》和《三字经》,七岁时已经能够联诗对句。她并不需要长辈的督促和反复叮嘱,就足够自觉懂事。从六岁开始,充和就被送到先生的书房,除了午饭时间,整个白天都跟着先生读书识字。她很少有假期,逢年过节有几天闲暇,或者十天一个小假,不过半日。就这半日,她也爱看书,张家古老而底蕴深厚的书阁,就是她的秘密天堂。

当然,叔祖母每年也会带着充和前往苏州,探望她的亲生父母和兄弟姐妹。允和说:我们在上海、苏州时间长了,虽有家乡的口音,但掺进了“洋”的腔调。在合肥张家深宅大院安静地长大的四妹,我们看她穿的不如我们漂亮,说话乡音重,蛮土的……允和对充和的感官如是,也不外乎是元和和兆和的。她们长在城里,说话做事,行事做派,自然跟“乡下妹子”充和大相径庭。她们讨论音乐舞蹈科学政治,对于充和来说,全然陌生,当然没法谈到一块儿去。游戏的时候她们玩足球,充和只能当个手足无措的守门员。

可是这些都不是最要紧的,洋气时髦的城里人,在乡下长大的充和掺和不进去,她自有一个华丽得令人艳羡的世界。一旦说到诗词歌赋、琴棋书画、临碑摩帖,不论是老大元和还是以聪慧出名的允和,都不是充和的对手。对于充和精深的国学底子,三个姐姐说起来也是佩服极了。她们是未曾如同充和,在幽深孤寂里悄然长成,耐得住寂寞,沉得下慧心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职场青春期

真真水无香

误入婚途:冷情老公求放过

猫眼

我这无处安放的魅力

妞妞蜜

老公是高岭之花

小二园

亿万甜妻花样多

心月如初

重生九零小俏媳

顾年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