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9章 尊王攘夷
见月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09章 尊王攘夷,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,见月明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经过他们数百年的教化,原本的四夷之地,全都变成了华夏国土。</p>
四方蛮夷都融入了华夏。</p>
如此方才有了华夏广袤的疆域以及众多的人口。</p>
秦朝之后,虽然也有朝代采取过分封,但那些分封都已经变了质。</p>
不再是‘尊王攘夷’,而是分饼子,或者直接说是利益集团分赃。</p>
关键是,他们分的饼子是老祖宗留下来的,而不是他们自己创造的。</p>
他们做的,是把饼子从别人手里抢过来,然后当成自己的去瓜分。</p>
最终的结果是,或因分赃不均,或因有人贪心,最终都酿成了祸端。</p>
其中以晋朝的八王之乱为最。</p>
究其原因,就是他们忘记了‘尊王攘夷’这个核心。</p>
而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曲解,才让‘分封’污名化了。</p>
让大家误以为分封会掣肘中央朝廷,是取祸之道。</p>
大明将亲王分封在四夷之地,抵御蛮夷拱卫大明。</p>
是溯本归源,是正统的分封,是标准的‘尊王攘夷’。</p>
所以才说,大明的分封是符合周礼的。</p>
可以预见的是,华夏疆域将在百年后,迎来新一轮的大扩张。</p>
华夏文化,也必将因此更加璀璨。</p>
先贤教化天下的理想,也将会在大明的手里,再上一个台阶。</p>
看到这里,一众士子犹如醍醐灌顶。</p>
“尊王攘夷,原来夏商周的分封竟有如此深的用意。”</p>
“难怪夏商周用分封国祚绵长,后世朝代采用分封,反而导致国家大乱。”</p>
“后世之分封,只得其形未得其意,实乃东施效颦也。”</p>
“方唯物果然不愧是一代宗师,难怪当初他力主复兴周礼。”</p>
“是啊,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,方先生学问之精深,我被难望其项背也。”</p>
众人越讨论,就越觉得方孝孺的观点非常精妙。</p>
兴奋的众人,忽略了一个问题。</p>
那就是,尊王攘夷最早是齐桓公提出来的。</p>
其目的是为自己称霸提供思想依据。</p>
这句话的本意,是号召诸侯国尊奉周王室,不要打内战,共同抵抗蛮夷侵扰。</p>
靠着这杆大旗,他将自己摆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,成为了春秋第一任霸主。</p>
现在方孝孺将尊王攘夷和分封联系在一起,堪称神来之笔。</p>
将两者的内涵,拉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</p>
也为大明的分封,提供了一个更加符合‘礼’的思想依据。</p>
毕竟,为了解决宗室内斗才搞分封,这个理由太功利了,也不方便拿到台面上来说。</p>
‘尊王攘夷’,就非常的高大上了。</p>
至少读书人更加喜欢这个理由。</p>
所以,他们马上就接受了这个理论。</p>
对方孝孺的吹捧,自然是在所难免的。</p>
就算是最虔诚的理学教徒,在这篇文章面前,也不得不称赞一声方孝孺大才也。</p>
眼看着讨论就要变成对方孝孺的吹捧,有人忍不住催促道:</p>
“后面呢,快将后面的内容读出来啊。”</p>
众人这才安静下来,听他们读后续内容。</p>
后面的内容多是畅想,如果大明的分封政策能落实,将会带来哪些具体好处。</p>
说白了就是给大家画大饼。</p>
不过有了尊王攘夷思想,这个大饼大家吃的很香。</p>
在文章的末尾,方孝孺用遗憾的语气说道:</p>
夏商周的分封,除了尊王攘夷,还顺便解决了勋贵势大掣肘王权的隐患。</p>
可以说是一举多得。</p>
只是时代变了,大明没办法分封勋贵,只能封皇室宗亲。</p>
听说海外领土广袤无边,分封几千个诸侯国都没问题。</p>
只可惜,皇室成年男丁还是太少了啊,根本就封不过来。</p>
并且他还大胆的预测,将来大明的分封如果有不完美的地方,那肯定是皇室男丁不够用导致的。</p>
至于解决的办法,其实非常简单。</p>
但……</p>
写到这里,文章戛然而止。</p>
然而,只要不傻都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意思。</p>
依照周礼分封勋贵为诸侯王。</p>
可是……这个提议实在太大胆了啊,说是造反都不为过。</p>
不过想想说这话的是方孝孺,众人又觉得正常了。</p>
毕竟当年他就主张全面恢复周礼。</p>
现在提议分封诸侯王,也符合他的人设。</p>
而且以他今时今日在学术界的地位,皇上就算不喜欢这种论调,也不会说什么。</p>
况且,他也没有直接说出来,只是暗示了一下而已。</p>
听完最后的暗示,众人下意识的思考了一下分封勋贵的可行性。</p>
最终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,如果依照周礼分封诸侯王,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。</p>
蛮夷之地有了诸侯王管理,就不会对大明产生威胁,而且还解决了勋贵集团尾大不掉的隐患。</p>
至于这些诸侯王会不会坐大,然后学习秦朝反过来吞并大明……</p>
理智的人都知道,王朝覆灭在所难免。</p>
可诸侯国想造反,就要先兼并其他诸侯国壮大自己。</p>
这个过程需要几百年。</p>
一个朝代享数百年国祚,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?</p>
有人心中一动,想到了什么,就提醒道:</p>
“大家想想前一篇,说成年亲王数量不够……”</p>
得到提醒,众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。</p>
前一篇文章说成年亲王数量不够用,问大家该怎么办,后一篇文章就提出了解决的办法。</p>
如果说两者没有关联,谁都不信。</p>
第一篇文章,很有可能就是方孝孺用笔名写的。</p>
莫非他真的支持大分封?</p>
胆子实在太大了啊,完全就是不怕死。</p>
不过……倒也符合方孝孺的行为。</p>
紧接着,又有一个人提醒道:“大明周报是朝廷口舌,这两篇文章能出现在这上面……”</p>
众人再次震惊。</p>
莫非,朝廷真的有意大分封?</p>
还是说,这篇文章是某些野心家的一种试探行为?</p>
这时,一名三十多岁的儒生咽了口吐沫,压低声音说道:</p>
“我是洛阳人,早在数年前就听说过一个传闻。”</p>
众人的目光都向他看来,什么传闻?和这件事情有什么关系?</p>
那个儒生似乎有些紧张,深吸口气才说道:</p>
“有勋贵醉酒之后口放厥词,说太上皇许诺他们……分封诸侯国……”</p>
“嘶……”众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。</p>
竟然有这样的事情?</p>
有性子急的开始催促:“后来呢,后来怎么样了?”</p>
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